朋友的孩子,今年博士毕业,说起孩子读博的艰难,朋友也是两眼泪汪汪。孩子说"每当我不想继续读下去时,想起妈妈四十岁时还在灯下苦读,要考博士,背英语,想起来就浑身充满了斗志",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
由这件事,我想到了刚刚看过的这本书《纳兰成德传》,成德的母亲也是这么好学,这在无形中对成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一套《纳兰成德传》上下册,涵盖了成德的一生,从成德的家世、出生、求学、交友、入职、升职、娶妻、生子……把成德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以及创作的词,呈现出来,给我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让我们对成德的成长历程有了更多的了解,相信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母亲的成长是教育的真谛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一点在成德身上体现无疑, 在成长和教育方面,成德的母亲觉罗氏起到了关键作用。
成德五岁时,父亲明珠仕途正好,于是家中的事情都由觉罗氏打理。觉罗氏是"前英亲王"阿济格正妃所生的第五女,因母亲去世早,所以行事不敢放肆,也由此养成了端庄淑德的品格。
觉罗氏还有着旗人妇女所特有的能担当、能觉事的特性,据唐孙华记载,觉罗氏"幼习国书 ,未谙汉字",可是她为了辅助丈夫明珠, 也为了教育成德, 开始留心学习汉文 ,因为有天分 ,所以很快就能通晓《通鉴》《女史》》。
成德的满文底子、 汉文底子 、为人处事方式相当一大部分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 ,唐孙华称颂觉罗氏是"性识明慧,能知大体 ,中外之事,区处详密。"由此可见 ,成德后来的成才、聪慧 ,其实很大一部分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母亲的好学 ,无形之中感染了成德 。
生活中,父母持续学习成长,从而给孩子塑造榜样的例子真实是数不胜数,前几天我在看一本《学习的格局》,是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黄静洁的新书,在其中给我们渗透了新的养育观念,父母唯有不断学习成长,才能引领孩子更好地成长。
《学习的格局》就是黄静洁老师在陪伴小儿子学习过程中,在客厅完成的,黄静洁就是让孩子看到,妈妈一直在学习,孩子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这个行动比起婆婆妈妈、苦口婆心的劝导更有效。
现在的教育观念越来越先进,理念越来越人性化, 可是成德出生在400多年前,他的母亲觉罗氏能有如此觉悟,积极主动学习,这真的不是一个一般的女人。
读书的真谛是思考、写作、辨析和记录
清朝初年的词坛景象很不景气,词坛一片片寂寂无声的景象,可是,成德却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正因如此,成德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成德是满族显贵,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汉文化,却能够将汉文化运用得如此精深灵动,这才是最让我们称奇的地方。
25岁时,成德历时四年整理出一本《渌水亭杂识》,《渌水亭杂识》分四卷,第一卷以地理为主;第二卷以历史为主;第三卷以历代哲学、史书的摘录和解读为主;第四卷以成德对历代诗词的个人理解为主,这四卷书不仅涵盖了地理知识、
读书抄录 、还有历史以及西洋文化、 科学、 古代历法…… 由此可见成德涉猎之广,读书之多。
正是因为孜孜不倦的求学 ,再加上儒学 、佛教、 道教的涉猎与理解 ,才使得他完成了这部著作。
成德在下功夫考证过《易经》和《礼记》等先秦儒家经典后,又写了《大易集义粹言》和《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二书,据 史料记载, 他两部书最少参考了18家研究易经的学说, 也就是说 ,对他来说“读书不可谓不勤, 思考不可谓不深 ”,我们平常读书经常是读过就忘记了, 然而在成德看来,读书不仅仅是读书,还需要深刻地体会书中的精华。
如今,浮躁的社会,能静心读书的人是少之又少,反观成德读书,·不仅要时时思考、要记录、针对书中的内容做辨析、还要整理,唯有此,才能成就学识。
正是因为他好考据,读书多,所以才完成了这么多首词的创作, 可以说对我们今天的人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做自媒体一年的时间,感觉自己越来越写不出文章来,其实和书没有读透、读懂、读烂有关,还和下笔少有关,和思考的不到位也有关,总而言之,有时只是机械的读书,而忘记了读书的乐趣和意义,才会造成今天的困境吧。
朗朗上口的纳兰词
成德以词闻名,现存的有349首,其中的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评价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评曰:"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我们耳熟能详的纳兰词有"人生若之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已变。""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首悼亡诗,是成德写给妻子卢氏的《青衫湿》
青衫湿
近来无限伤心事, 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 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 总负多情 。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这首词是成德写于卢氏去世以后 ,他想念妻子, 为妻子写了非常多的悼亡词。 他不光在悼亡词中思念妻子 ,而且梦中经常会梦到卢氏 ,他见卢氏:
淡妆素服, 执手哽咽,
临别时甚至和他说
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
其实 ,生活中的卢氏 ,素不工诗,竟能为此工整诗句,成德醒后,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成德虽然还有颜氏和官氏, 但是他独独对卢氏的感情特别的深, 他和卢氏 :有绿窗下的离别之泪, 有春天里的莺歌燕语, 如今却一去不复返, 痴情无处安放 ,只得在烛光下数着春夜里的繁星 。
“近来无限伤心事”,成德开篇便写出了自己内心的伤感 ,无数的伤心事只能埋藏在自己的心里 ,却无处可以诉说, 知己只有一人,走了以后,心里话还能对谁说呢 ?卢氏不但是成德的妻子, 也是成德的红颜知己。
成德的词颇有特点,每一首都能够写出对卢氏的思念以及无法割舍的亲情 ,而当时的封建社会,成德对卢氏的感情与其他男性不同,他对卢氏的爱是发自肺腑 ,十分真切的 ,他一旦爱上一个女子 ,一生一世也无法离弃 。
对于卢氏来说也是非常的幸运, 能够与成德真心相爱一场 ,死后被成德如此的思念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 ,是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
成德的不幸在于他的伤痛,卢氏去世后,没有人能够诉说 ,只能够低沉的与卢氏讲"谁与化话长更 "卢氏的离去对于成德的打击多么大?卢氏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
卢氏的离别注定了成德在这个世上是孤独的 ,虽然成德知道对卢氏的思念, 对生活没有任何改变, 还是要继续自己孤独下去,可是成德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思念, 他一想到从前,便忍不住泪如雨下 ,悲痛欲绝 。
忽然,过多的思念又让成德产生了幻觉 ,好像卢氏回到了他身边 ,仔细一看 ,却只是"孤灯冷风 ,窗外星星寂寥 ,哪里有卢氏的踪影呢 ?只不过是一个清冷的夜空。
怪不得后人形容爱情时总爱用这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大约便是成德与卢氏这般吧 。
纳兰成德的词是对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这本《纳兰成德传》更是详细地记录了他传奇的一生,这本书多角度地将成德的许多词的创作背景及与之交往的各种名家之间的交流,呈现眼前,让我们对"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成德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