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现有观念,从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
“斜杠青年”去年像雨后春笋一般涌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八小时之后会有多重身份,然后逐渐辞职创业。创客空间为创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互联网作为加速器,只要你有想法,就能以较低的成本开始运营。因为工作的原因,走访过几家孵化器,空置率较高,意识到想要从0开始,并没有各个成功案例中的这么容易。
这本书是去年作为畅销书购入的,在有限的认知中,觉得自己并不会去创业,一直束之高阁。兴趣使然学习了神秘学后,很难变现,意识到这也是一种创业,或许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指引。
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行业竞争处于白热化。许多初创型公司关注到行业的高收益性,仍然选择进入殊死一搏。比如P2P公司,不惜花更高的收益吸引投资者,最后因兑付不了收益导致资金链断裂而破产。
企业失败的原因在于:无法逃脱的竞争。垄断型企业夸大竞争,而创业型企业夸大独特性。
竞争使我们过分重视过去的机会,一味重复过去的模式,企图去抓住一些并不存在的“机会”。而规避竞争,会帮助打造垄断企业,通过未来的考验,逐渐成为成功的企业。垄断企业的特征有:专利技术(优于替代品10倍以上)、网络效应、规模经济以及品牌优势。从一个小市场开始、寻找特定的一群人作为客户群体,拓展垂直市场,然后逐渐扩大规模,达到垄断。
成为垄断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发现一个新型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各种未解之谜让我们觉得,很多事情不了解是正常的,加之纯粹的思考时间少,逐渐降低了对未知事情的好奇心和继续探索,使得完全创新的企业寥寥无几。最近有些新的创新型言论,似乎产生了某种恐慌:“人类将被机器取代”、“你的孩子20年后没有工作可做”……计算机精密的计算体系,7X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没有任何情绪,学习能力是人类的xx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谷歌的一台超级计算机扫描了1000万张视频后,能够识别猫,准确率75%,但是一个4岁的消耗能轻而易举的做到。计算机虽然擅长高效的数据处理,但是没法做出人类轻松就能做出的基本判断。计算机是工具,不是竞争对手。
常见的创业者有2种人:销售和财务。“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没有对外推广,也会无人问津。单个产品的价值,决定了企业要选择的销售人员类型。如果身边没有销售人员,那就意味着自己就是了。很多人不愿意从事销售,觉得带有“欺骗性”,总是要把产品描述的特别好,无可替代,似乎很难接受。曾经确实出现过完全依靠销售成功的公司,即便产品很一般,这种时代基本过去了。自媒体集中变现的这两年,个人品牌越来越火热,也是自我销售的一种方式,调整好心态就好。
创业变得“容易”,一个想法,一个灵光乍现,一群人,就开始了一项事业。初期并不知道能走多远,怎么走,企业的经营管理上缺乏计划性;初创团队前期的革命精神,可能因为后期的某种战略产生分歧;收益分配,又决定了能否留住关键人才……各种细节都是创业者必选权衡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公司离不开创始人,对于其看似极端怪异的行为,要有更大的包容度,我们需要靠非同寻常的人领导公司,取得大的飞跃,而非限于小的进步。
如果还没来的及进入某个领域,不要着急。创业有时就像盖楼房,后来者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