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馄饨了,不仅是我,女儿也这么说。很简单,外面的馄饨店很多,面店里也有,出门便能满足念想。问题是味精鸡精放得太多,鲜得过分,女儿不喜欢吃外面的馄饨。看来,只能自己裹了。
自己裹馄饨,也很简单。
这一天清晨,嘱咐早锻练的先生买回馄饨皮子和里脊肉。回来一看,皮子是圆形的,而且比较厚实,分明是饺子皮。
那么,包饺子吧!
饺子馅不能少,必须鼓鼓囊囊的才象样,我在剁碎的里脊肉里加进香菇和榨菜,馅料蓬松而咸鲜。
包饺子是北方媳妇必备的技能,这活儿由旻旻完成最妥帖。
尽管味道偏淡了点,醮点生抽、醋,一锅饺子吃得飞快,任觉意犹未尽。
第二天早上,先生买回了真正的馄饨皮子,方方正正,还有半斤小河虾。
虾仁是我说过的,想给宝宝吃。虾仁馄饨自然也好的,只不过掐虾仁是个技术活。按照传统的掐法,我的手指又要毛糙脱层皮了。
想起蔷薇熟络的手法:一手掐断毛刺刺的头部,另一手从尾部挤出虾身的肉⋯⋯仿照蔷薇掐虾仁,技术不到位,老是断掉,最后还是用传统的老方法,按住虾头虾尾,从中间挤出虾仁,速度快了,有些浪费。先生从未掐过虾仁,看我忙碌忍不住也来帮忙,他完全是手剥,虾仁完整,速度极慢。
想想,半斤虾能掐出多少虾仁?我在虾仁里加进适量的里脊肉,馅子还是不多。
虾仁大馄饨,从最初的饱鼓鼓,到后来的瘪塌塌。像是安慰我,旻旻说,她喜欢吃馅子少的馄饨。
宝宝吃得津津有味,一下子吃了三只大馄饨。
其实,小馄饨更适合宝宝咀嚼和呑咽。
或许受了我的暗示,接下来的一天(确切地说是前天)清晨,先生从菜市场发来视频录像:一个中年妇女正在掐虾仁,动作非常熟捻。我猜想,先生又买虾仁了,还是现买现掐的。
果然,虾仁买回了,小馄饨皮子也买回了,还有猪肉。楼下传来"嘭嘭嘭"的剁肉声。
小馄饨是不需要太多馅料的,但先生准备得充足,我还是最大限度地多包些进去。
“捞得着,捞根葱;捞不着,捞个空。”想起老家镇上的马大妈馄饨店,我忍不住笑出声来。这句话是当地老百姓评价马大妈的小馄饨里几乎找不到肉的意思。
二十多年前,小镇的吃食店很少,马大妈开的馄饨店,生意特别兴隆。吃厌了食堂里的白米粥,年轻人都想去马大妈那里换个口味,可惜馅子实在太少,只见葱不见肉。再看那坐在桌子前飞快包馄饨的马大妈,竹片随便一搅,好像捞到了葱,捞到了一点点肉屑粒,更多时候没捞到什么。食客们叹息一声,在自己的馄饨碗里倒点酱油、醋,这味道啊,还是强过白米粥多少倍!
说归说,依然隔三差五去马大妈那里吃馄饨,以至于店里的生意特别好。后来,小镇的食品店多了,她就关店不做了。曾经吃过她馄饨的人,至今还在怀念那碗少有肉味道的馄饨。
应该说,那是一段岁月,留有历史痕迹。
虾仁小馄饨包了很多,一顿吃不完,剩下的存进冰箱冷冻,随时取出来下锅,真是方便。
宝宝爱吃,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