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四步法就是澄清四个与决策有关的问题,帮助做出理性的选择。
第一步:明确时间底线
遇到案主有决策问题,可以问“这个决策困扰你多久了?最晚到什么时候必须有个选择?”
根据案主的时间线又可以分为三个决策类型:
第一种:情绪型决策
这类决策是在时间上没有迫切性,或者根本没有做选择的必要性。这种案主只是需要倾诉和倾听,并不是真正要做选择。比如”辞职”、“离婚”等挂在嘴上,但从没有付诸行动。这时就不要盲目帮他出谋划策。
第二种:确认型决策
这类案主内心是有主意的,只是不太确定,需要通过不断的表述来整理自己的思路。比如案主说“我自己想了很久,找很多人聊过,也上网了解了很多信息,做了很多分析,但就是拿不定主意。”
针对这样的案主可以扮演“穿衣镜”的角色,所谓一面镜子,不告诉对方如何穿衣服,只会让他看到自己穿得怎么样。
第三种:梳理型决策
这类决策是案主已经做了深思熟虑,也尝试了前面的方法,甚至自己把利弊因素反复做了比较,但依旧不能选择。比如案主说“这个问题是从**开始的,最晚到**时候必须有一个选择。”
针对这样的案主,就可以通过引导思维的方法,一步一步澄清那些影响决策的原因。
第二步:明确决策权
也就是说要厘清案主对这项决定的决策权,对于没有决策权的问题,不叫决策、叫适应。可以问案主“对于这件事,自己的决策权有多大?”
如针对客户无法改变或无决策权的问题,我们要考虑的就不是如何决策,而是在接到这个结果时,我们更好的应对和适应。
第三步:探究个人观点
借助案主对他人意见的分析和思考来澄清内心的观点。可以问案主:假如和你周围的人(亲朋好友、老师、同事等)去商量,请分别回答:
他们会建议你怎么做?
他们会什么会这样建议你?
对于他们的建议,你怎么看?
第四步:跨越选项看目标
当我们不知道要去哪儿的时候,对路径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对不同的选项进行利弊比较之前,需要先澄清一下,目标是什么。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可能瞬间就能做出决策。
可以问案主:
现在请把这些选项放下,认真思考,你的目标是什么?
现在评估一下,哪个选择会让你离这个终极目标更近?
基于这个终极目标,除了这些选项,还有别的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