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病不同于现在看西医,西医要做一系列的检查才知道病症所在,而很多中医在望闻问切就能判断病症发生在身体哪个脏腑。
“望”是中医看病的第一步,看人的外表而观内在病症,这也是中医一个厉害之处。人们不防学学中医的“望”,平时可多留意自己的面貌,观察身体的状况,了解内脏的健康与否,从而及时问医或者养护。
“望”面色,首先要知道健康的颜色和发病时面部呈现的颜色的区别: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译文:
正常的赤色,应当就象白色的丝绸裹着鲜红的朱砂,红而润泽;异常的红色就象赭石一样,色虽赤但是带紫,表面色泽滞暗无光泽。
正常的白色,应当象鹅的白羽毛一样,白而润泽;异常的白色,则似海盐一般,白中带浊并有浮光。
正常的青色,应当象青色的玉石一样,青中透润;异常的青色,则象蓝色无华。
正常的黄色,应当似白色的罗帕里裹雄黄,黄而明润;异常的黄,则象黄土一样,虽黄而枯。
正常的黑色似重漆,黑而明泽;异常的黑色象草地的地衣,色虽黑而枯槁。
“望”人体面部颜色的原理在于:中医说五脏对五色,肝脏对青色、心脏对红色、脾脏对黄色、肺部对白色、肾脏对黑色。在季节养生中最好吃对应颜色的食物,比如,中医主张春天养肝,要多吃青色的食物。
传统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以及现代科技对青色食物的研究,都证明了春季多吃青色食物确实对肝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由此也印证了五脏对五色的科学性。五脏病变时,面部也出现相应的颜色。
通常健康的人面色都是带有红润色泽,若身体出现病症,面色也会发生变化。
面部呈现黄色,就是脾胃、消化功能出了问题;
面色泛白则是肺部和呼吸系统出现问题。
面色紫红、暗红,则是心脑血管出现问题,这里的面红是长时间的,不是平时害羞出现的面红耳赤或者喝酒的面红;
面色泛青,是肝胆出现病变;
面色泛黑,则是肾脏有问题。
面色无血气,贫血。
“望”又会看五官,原理在于五脏对五色,五脏外窍于五官,判断五官呈现的颜色也能判断病变的内脏。
目是肝之苗:眼睛泛黄,浑浊,是肝不好;眼睛干涩、爱眨眼睛是肝功能虚弱;
鼻是肺之苗:鼻塞、嗅觉不灵,宜宣泄肺气,
舌为心之苗:舌头红肿肥大,心火上盛;舌头颜色暗紫、暗红,是血液粘稠,血气运行不畅。
口为脾之苗:清晨口泛苦味、口臭,需要健脾;
肾外窍于耳:耳鸣、耳发黑,宜补肾。
往期精选文章:
……
明升心经所有文章欢迎分享,转载需注明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结缘匠心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