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我们生活中那些让人郁闷的场景吧:
爸妈三天两头的逼婚,仿佛世界已经容不下你这样的人
说好的假期被临时加班,约好的朋友聚会全部推掉
需求三番五次的修改,做好的方案一遍遍重写
作业一拖再拖,还剩1小时才动笔,超过Deadline半小时搞定,然后遍地道歉
越来体形越不好,但总能找到理由把眼前的食物送到嘴里
右边的岔道出来辆车,司机非但没减速,还在玩手机,一下子就擦到我了
遇到这些情况,你心里第一个冒出来一定是“F*ck,今天怎么这么背 ”。然后怒火中烧,越来越不爽,最终火山喷发。按道理,火山喷发以后应该就完事了吧?可你回想一下,多少次喷发完以后你会后悔,觉得以后还是得学会应变,还是得控制下情绪,不要暴躁得伤人伤己?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去找过情商专家,上过情商课,希望能有些改变。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听到最多的内容应该是相同的——情绪是事件与对事件的解释加在一起产生的,相同的事件采用不同的解释,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一定不要觉得是这些事让你产生的情绪,根源在你的解释。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其中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把注意力放在这一部分。这样我们就能变得乐观起来。
这个方法应该是有用的吧,毕竟有人不但因此开心起来,还各种在朋友圈传播正能量。但是理性如你我,不觉得这种想法很阿Q么?这么做说不服自己啊,那种负面的解释放不下,怎么办呀?
这两天看到的一本揭示生命真谛的书,刚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书名叫《追寻生命的意义》,作者是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他提出了意义治疗与存在主义分析学派。作为一名生活在奥地利的犹太人,在他结婚当年(1942年),他们全家差不多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父母相继死去后,他朝思暮想的妻子也在纳粹投降前死去。整个家庭只有身为医生的他,和逃往澳大利亚的妹妹活了下来。在集中营,他的一部分工作是给同样受难的囚徒治病,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一些人如何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依旧奋力的生存,也见识到了更多的放弃求生希望的伤寒病人,终日躺在自己的屎尿上一动不动的等待死亡。在不断的思考人们最终命运的差别时,他找到了最重要的变量——生存意义。
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生命力量来自生存意义。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他眼下的苦难便有了价值,苦难对他不再是我们常说的忍受,而是达成意义的必须,他会主动承担这些苦难,为达成自己的人生意义而不懈努力。此时即便环境再恶劣,为了实现生存意义,他也会使出更大的力量去改善。而这一切对他来说,都不会引发痛苦。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找到生存的意义,或者眼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与他的生存意义无关,他便只能就事论事的讨论当下的处境,这种情况下困难便是困难,他心里想到的便是犹豫、怀疑和不知所措。此时如果发生了什么,导致情况更加恶化,他便难以抑制内心的苦闷情绪。甚至作者更认为,当他帮助一个来访者找到了生存意义时,即使给他更多的苦难,他也不会感到焦虑,且应对自如。
由此看来,调节情绪的关键,并不在于事件、解释或者情绪本身,而在于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以及这件事是否对你实现自己的生存意义有贡献。如果有,你不会感觉到痛苦,难以为继。相反当产生痛苦时,你便要考虑这件事对你人生意义的价值何在了。
与只看让人觉得“积极”的部分不同,意义匹配法定义了苦难的价值,给苦难全部以最积极的意义,而不只是其中让人觉得“好”的部分以积极意义,劝说人默默的承担不好的那部分。当苦难全部都是积极的,且对人生的终极意义是积极的时,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你去承受苦难,化解苦难,走向巅峰;同样,也不会让你觉得痛苦万分,难以忍受。
这才是化解情绪问题的终极法门,就像文章标题所说,如果只为不爽的事找个开心的理由,你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当下苦难对意义的贡献,才是真的。
我的拆书系列干货文章,敬请关注:
#舵主亲手教拆书#004:FAB写不顺?因为这三个字母你没懂
#舵主亲手教拆书#003:多看一眼 “因为”,带拆便有了灵魂
阅读系列干货文章,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