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花了一周时间,终于在网易蜗牛读书读完了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感觉怅然若失、木然害怕,又觉得言过其实、不知所云。难道是因为意料之中的结局,还是因为长时间不读书,丧失了思考能力,抑也许是长时间浑浑噩噩,丧失了感情能力?
一、故事很简单。
一句话概括:一个出车祸的小女孩通过恋爱苏醒的故事。一个词评价:视死如归。
迪伦,一个跟单亲妈妈居住生活的初中生,平凡而幸福,成熟而敏感,,任性而不知天高地厚,在学校被孤立,朋友很少。偶然跟父亲联系上后,不顾母亲的反对,依然坐上了去寻找父亲的火车,期待而向往,结果火车在隧道遇到了车祸。然后,她的灵魂在恐惧慌乱中遇到了崔斯坦——一个命中注定的摆渡人,带领她穿过恶魔密布的荒原,长途跋涉经过一个个的安全屋,最终到达临界线的另一边,一个叫做“家”的地方。但是,迪伦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沉迷其中并找到家的感觉,反而放不下、忘不了荒原中的感觉,于是在老妇人不确定的指引下义无反顾出逃。最后,迪伦历经磨难,摆脱恶魔,坚定执着,说服崔斯坦,回到车祸的地方苏醒,并遇到一个像崔斯坦的男孩,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结束。
故事中的安全屋是什么含义,爱情进化的不同阶段?界限背后的老夫人代指的什么,先知还是预言?回头后遇到的玛丽为什么要死去,爱情的绊脚石?
二、爱情的渴望与勇气
摆渡人,变换成不同的模样取得死者的认可与信任,尊重并承认每个灵魂的独特与美好,带领并保护灵魂从生命终结达到分界线的光球。“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最直接的故事应该是关于爱情,一个玛丽苏的剧情。因为吸引、因为依赖、因为安全,所以爱情;因为爱情,所以渴望、所以信念、所以执着,才能念念不忘、勇往直前。在带领穿越的过程中,迪伦的茫然失措被崔斯坦的冷酷、自信指引,面临长途跋涉和恶魔,又被崔斯坦的沉着冷静、自信安全所吸引,选择了相信、依赖和安全,以及深陷其中不可拔,一往情深而回首。但其中的种种作为,却又是盲目而残忍,无知而狭隘。
崔斯坦被迪伦的热情和成熟所感染,渴望经历那种人类才有的心跳与冲动,敢于跳出不可能,最终走向圆满。
但是,那种爱的炽热如火,爱的义无反顾,爱的坚定执着,依然令人羡慕和神往。
三、生命的孤独与丰富
摆渡人,一份没有开始与终点的工作,在时间的荒原上孤独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生命是珍贵而孤独的,是渴望丰富多彩的,是需要争取才能圆满的。拥有的时候意识不到,不去珍惜,失去了才会渴望拥有。
迪伦的生命是平凡而乏味的,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但又是敏感而恐惧的。所以当然遇到能带领她、给他安全感,并让他心跳不已的人的时候,她选择了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去追逐激动人心的生命。
崔斯坦的生命是重复而单调的,他是如此的孤独,在时间的荒原里默默无闻,救赎别人而不能无法自我,没有未来也不相信改变;日复一日,无始无终,循环往复。当他遇到一个愿意倾听,愿意了解他生命的人,他的生命开始多姿多彩,充满希望,因此他选择面对不可能取真生困难,去追逐那份来之不易的爱情,最终救赎了自己。
如此看来,这本书的主题是多样的,但又不深刻,也许并没有那么的高度。
后记:看完知乎的评价,大家对这本书过高的评价普遍不感冒,觉得言过其誉,”总觉得意犹未尽,感觉如果作为玛丽苏的爱情小说不够浪漫,作为心灵鸡汤的美文的又不够深刻,总之读完让我觉得一头雾水,感觉不知道全文的主旨在哪里,有过誉的嫌疑“。如作者所希望的,如果能上升到宿命与轮回,能上升到救赎与自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