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TED的视频,其中不乏相关自我成长和自我升值的其中有一个印象颇为深刻《20岁光阴不再来》而我想说的不是20岁——30岁这个阶段特别重要,而是,如何自处特别重要,30岁以后我们又将重新踏入家庭,踏入那个我们曾经千方百计想要摆脱的一亩三分地,我们变得安于现状,不敢于和一切抗争,更多的是责任,社会价值观以及一些甚至颇有狗血意味的事情,然后身边的人就会说,这是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而我想问这些别人说的话,别人认为该做的事是否真的有必要?
我们接触越多的人,越多的事是否真的会迷失自己,迷失在所谓的集体主义大熔炉中。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想我是不愿意的,也不会做的。
想必,我这样的人一定是很让人头痛的吧?
太多特立独行的想法,太多为什么,太多怀疑,太多焦躁,太多的不确定。
正因为这样我选择一个人独行,因为无法保证别人的人生选择“独”,因为无法不对自己的信念做出行动所以选择“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选择做自己的伙伴,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反对者,自己的支持者。
不清醒时我看书、看电影、旅游、参加公益;
清醒时我工作、做出选择、就事论事;
我也有失误的时候,有问题的时候,自我解决深挖,丝毫不手下留情,自己给自己下药
自己监督自己写文章、阅读、画画、反思;
就像那首歌阿桑的歌《叶子》写的: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想必与人交际我更喜欢一个人,人际中太多照顾,妥协和不满。
自己和自己的时候那种舒服自有,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能彻彻底底的感受的到。
回顾了一下我进步快的各个阶段,好像都是一个人度过的。
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爱人的呵护、没有朋友的牵绊、没有很多很多……
不只从什么时候起,我越来越珍惜自己独处的时间,就好像知道它就要结束了似的。心中有不安有不舍,有焦虑。
享受孤单,期待知己这是最好的状态吧?
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如果没有遇到钟子期有会有怎样一番场景?
是寂寞、还是孤独......
是迷茫、还是踟蹰......
是期待、还是庆幸......
不好意思,写着写着,我的内心又开始狂欢起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