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林徽因还是陆小曼?”“当然是林徽因啊。”我身边的人都这样回答。为什么呢,原因不言而喻。
林徽因那样的女子,多少男人的梦中情人,多少女人心中的女神,可是在那场与徐志摩的感情纠葛中,我欣赏这个女子,却心系另一个女子,那就是陆小曼。
胡适曾说她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线。
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就这样嫁给王庚,风光无比的婚礼,羡煞了多少人,但别人看懂的只是表面的风光,内心的寂寞却无人懂得。
王庚自认为给了陆小曼最好的,可是那不是爱情,那样的温情兄长可以给,父亲可以给,但爱情,王庚却从来没有给过她。
当你给的只是婚姻,女人总是渴望爱情的,陆小曼便是这样。
有人注定会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当他出现的时候,让你觉得他就是那个让你一生都追求的人,徐志摩的出现,对于陆小曼来说就是这样。
那个潇洒风流倜傥的男人给了陆小曼爱情,他用诗人般的浪漫和睿智,读懂了她那颗落寞的心。
她不顾得自己是已婚的女子,她早已想结束自己没有爱情的婚姻,那个年代,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徐志摩有这样的勇气,在他的鼓励下,陆小曼离婚了。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一起了,有人祝福,自然有人不看好,徐志摩的父亲,坚决不赞成这段婚姻,即便结婚后,徐志摩的父亲也不承认,是陆小曼永远的伤痛。
恩师梁启超当了证婚人,在婚礼上却不是对新人的祝福,而是对他们严厉的批评。
他们的爱情总是被难以理解的,爱情中女人总是受伤很深的一方,从爱上徐志摩的那一刻起,陆小曼就一直活在风口浪尖,社会各界的指责,不被认可,无法好好的谈恋爱,只能把所有的感情寄托于日记中。
郁达夫曾说:“假如我马上要死的话,在我死之前,我就只想做一件事,做一篇伟大的史诗来歌颂志摩和小曼。”
我曾坐在图书馆,安静的看着小曼日记,字里行间真的看哭了我,流露着爱的日记本没有感动所有人,但至少感动了彼此,不论后面发生了什么,至少在当时看来是真诚的。
开始总是美好的,可过程却不尽人意,所以多少人会感叹若人生只如初见,可是谁也不能,徐志摩和陆小曼也是如此。
神仙般眷侣的生活终究不长久,所有的相遇都是美好的,恋爱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段艰难的过程,所有人都会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但人生不能只如初见,但愿相看两不厌。
没完没了的争吵陆小曼选择了逃避,选择了麻醉自己,用金钱一次次的放纵,高额的开销,徐志摩无法承受。但他依然愿意为她在红尘中奔波。
林徽因的讲座,徐志摩坐着免费的飞机,可是事故谁又能预料,林徽因的讲座没有等来徐志摩,等来的是他逝世的噩耗。
陆小曼也是,明明昨天还和她吵架的人,今天就再也回不来了,然而,徐志摩走了,陆小曼成了众人责怪的对象,好多朋友将死因归咎于她,归咎于她的奢侈,归咎于她的浪费,归咎于她没有尽到一个做媳妇的本能。却很少有人体恤她失去挚爱的那颗心。
没有辩解,什么都不说,默默的承受一切,思念心中的恋人,从那时起,她变了,没有了那个吞云吐雾的陆小曼,没有了那个堕落的陆小曼,从此,徐志摩心中渴望的小曼出现了。
有时候,就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会明白拥有的是多么的不易,当你想珍惜的时候,那个人却已经不见了。
志摩走后,她终于决定痛改前非,发誓做他希望的女子,她做了徐志摩希望的女子,可是徐志摩永远看不到了。
简朴的生活,没有一点的华丽,写东西,画画,整理志摩全集。
我每一次看陆小曼传的时候,我都不喜欢翁瑞午,可是提到陆小曼,他就会一直在。
徐志摩走后,翁瑞午是陪在她身边的人,多少人反对他们在一起,但陆小曼说只有感情,没有爱情。
她曾说:“真爱不在脸上,不在嘴上,而在心里。”冥冥之中,她好像得到了志摩的认可。
是啊 ,这个女子把一生所有的爱情都给了徐志摩,再也给不了其他人。她爱的太过强烈,所以太过悲伤。
她的一生是充满争议的一生,她不像张幼仪一样优秀的让人敬佩,不像林徽因一样完美的让人只能赞叹,但她的一生却是那般至情至性,活出了真性情。
我对她敬佩过,因为她是少有的才女;我对她怜惜过,因为她为爱情近乎付出了所有;我对她赞叹过,因为她终于活成了志摩期盼的模样。最后我想说,她就是至情至性的一个女子,也只有之性的人才能够懂得她。
她走后,王亦令唯一的挽联道尽了她的生平:
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世在
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身边有爱的人,请好好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学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