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亡征》第二十三章 怨道与奢靡
红林悟道《韩非子-亡征》上一章主要讲了征四十三关于大义的问题。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就是大义。与大义相对就是组织利益与家庭、个人利益,在国家利益面前,其它利益都是第二位的。但国家利益与组织、个人利益并不冲突,而是相融相通的,只是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短期的关系。国家利益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民众利益必须紧随和服从国家利益。公司利益高于员工利益,在公司环境中这就是大义,家庭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家庭环境中这也是大义。在注重集体主义主流文化的国家中,大义是每个人必须要遵守的规矩。在封建时期,大义之下,君主的思想意志,就是国家的思想意志。韩非子征四十三:不为人主之孝,而慕瓜夫之孝,不顾社稷之利,而听主母之令,女子用国,刑馀用事者,可亡也。
征四十四是讲关于城府的问题,这是一个关于个人修养与修炼的问题。个人修养是城府的基础,修炼是城府的提升。城府不是一个贬义词,是一个人修炼到一定境界的定义词,城府是个体深深融入环境,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表现。城府者必是真理的掌握者,不与人辩;城府者必是环境规律的把握者,不与人争。城府者洞悉事物及其参与者,城府者遵循环境的每一条规制与规矩,城府者从不与人结伙也不独自战斗,城府者永远知道平台、团队、系统是成功的关键,城府者能纵观全局,是在大局的维护者,城府者离邪恶遵法道。韩非子征四十四:辞辩而不法,心智而无术,主多能而不以法度从事者,可亡也。
今天讲征四十五与征四十六。征四十五讲怨道。怨者,心生怨恨,仇恨。人是群体性动物,人类先天本有的情感都是相互产生的,没有那一样感情是自娱自乐产生的。爱情,是相互,一旦一方撤退,爱情也就终结,如果另一方还坚持,那是欲望与自私在做遂。怨恨也是一样,一方怨恨一方,必有原因,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原因有二,一是施怨者真的错了,二是受怨者无理取闹。韩非子在征四十五中所讲的怨道,就是君主做错了,有违于常识、常理、常规、常态,按自己的喜好与习性进行赏罚,引起臣子的不满与怨恨。征四十五:亲臣进而故人退,不肖用事而贤良伏,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下怨者,可亡也。意思是近臣得到进用而故臣却被辞退,无能得以重用而贤良却被埋没,无功的人地位显贵而劳苦的人地位卑下,这样臣民就要怨恨;臣民怨恨的,可能灭亡。
征四十六讲关于官员生活奢靡的问题。当人类社会进入食物培育期后,投入与产出就成了一种规律。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人如何生活,不是取决于你的梦想而是收入,现实限制和约束了我们。市场经济决定了我们要为消费付帐,所以收入与支出的最容易计算,就可得出生活质量与收入关系的结论。韩非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其实古代严格的等级爵禄制度就规定与规范了官史的收入与待遇问题。所以韩非子认为官吏的生活超过待遇,是要出问题的。这与现在的生活奢靡之风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一个意思。欲壑难填,这是人性,所以才有了人文道德与律法来教育、规范、约束、遏止人的欲望,官员生活奢靡超越了道德与律法,如不制止,就有可能亡国。韩非子征四十六:父兄大臣禄秩过功,章服侵等,宫室供养大侈,而人主弗禁,则臣心无穷,臣心无穷者,可亡也。意思是父兄大臣的俸禄等级超过他们的功劳,旗帜车服超过规定的等级,宫室的供养太奢侈,而君主不加禁止,臣下的欲望就没有止境;臣下欲望没有止境的,可能灭亡。
在公司管理中,日常生活中,征四十五的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按常识、常态、常规、常理处理工作生活中的事情,首先自己不要因违反“四常”而让他人生怨恨,其次,对于无理取闹的人,自己不对他人生怨恨。征四十六的启示就是消费要量力而为,适可而止。不做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事,不享超越自己收入的福,消费要适度,保持勤俭持家的作风。不属于自己的不强求,力求付出与收入相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