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4月7日4版
作者:梁衡(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
主播:季家希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周日无事,一个大人带着十多岁的孩子在宿舍大院里散步。看到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
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无解时,这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
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轮胎渐渐饱满。
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说:“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能开到维修地点。”
父亲大奇,“你怎么知道?”“家里不是订有《汽车族》杂志吗?没事闲看来的。”这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其实,要问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不如先问一下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
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孤独、浮躁、虚荣、骄傲、多疑、胆怯等等,生活得不阳光、不自信、不幸福。
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
如果你不只是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
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偷得仙桃能成仙,搬来救兵也称王。
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常有好作。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
当你超越阅读而进入写作,发表了作品时,别人又开始了对你作品的阅读。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是这样螺旋式前进。
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
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汽车大王,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就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如果你说老了,已胸无大志,那么,阅读至少可以疏通头脑,不至于让你提前痴呆,输在了终点线上。再者就算你无所谓了,也该为下一代装出一个阅读的样子,别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
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美国二战期间为士兵提供的“军供版图书
为什么写作呢?不同作家的经验不一样,给出的答案也会有差异。如创作《百年孤独》的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就说:“我写作,为了使我的朋友们更加爱我。”阿根廷女作家维多利亚·奥坎波写作的理由也有类似之处,她说:“写作是为了使他人爱我,爱我认为应该热爱的东西,不忘记世上之要事——友谊、爱情、智慧和艺术。”但我更推崇美国作家迈克尔·赫尔说过的理由:“我从事写作不是为了表现自己,出风头,而是觉得语言很重要。文字可以概括整个世界。事实上人们正用语言来建设一个理想的世界。天堂和语言相连;地狱就是它的糟粕。当我在童年时代,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强有力之人,我就渴望写作,渴望成为一名海明威式的作家。”
——谭旭东《作文小论•写作有什么理由》
阅读,是长根的事业;写作,是开花的事业。从长根到开花,需要时间。也许是数月,也许是数年,也许是更长时间。
阅读,是长根的事业;写作,是开花的事业。从长根到开花,需要时间。也许是数月,也许是数年,也许是更长时间。
我们,需要有酿酒师那样的耐心,更要像农夫一样,日不间断,默默守望。也许,整个阶段,都在酿酒。滴不出酒的时候,不要急于把酒糟倒掉,而是要学会静静等待。有些酒,十几天就可以芬芳四溢;有些酒,需要十八个春夏秋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