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情绪,重点不是“原则底线”,“就事论事”,而是“目的方式”;关键是“先跳出来”。
脾气这个东西,最好的境界是收放自如。在不同的情景之下,发脾气有用,那就发脾气;发脾气没用,甚至更糟,那就别发脾气——绝大多数是这种情况。
有位导师曾经说,在他看来,只是并没有想清楚自己生气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及时阻断这种影响而已。
那么我和我老婆这种情况呢?
允许自己有问题,但是在我们之间,应该是,的确应该是我多担当一些,扮演受冤枉的角色,甚至是被冤枉还不能大声反驳的角色。不是因为我想做谦谦君子,提高修为那般的虚无,而是不这样的话,问题近乎要失控。本来据理力争,在公众场合是没问题的,但切换到夫妻之间,那样的话,结果等同于撞到枪口上。
我的问题:我总是用我的道德标准 / 价值标准,或者称其为底线,原则去约束,或者丈量他人,尤其是对我老婆。我有种倾向,而在表达上,又显得没有余地,过于生硬。这让听众不愿接受。
原则要有但留到心底,自己清楚就好。面对情绪,重点不是“原则底线”,“就事论事”,而是“目的方式”;关键是“先跳出来”。
// 女人大多是形式思维的典范,男人大多是逻辑思维的典范。“原则”和“底线”,其实就是内容层面的东西,属于逻辑的范畴。而女人的形式思维,决定了她,不论你说的内容是否正确,在形式上不对,比方说,感到情绪不对、语气用词不对等,不在其接受范围内,那后面的内容就算再OK,也是全盘否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女人对你发脾气,记住了——你要做的第一步,100%是缓和她的情绪,让问题在形式上,跟她的思维方式对路,后续才是处理问题的内容。往往形式上问题解决了,80%的问题已然解决了。这是我和老婆吵架吵了2年,悟出来的道理。
观察和研究一致表明:控制情绪几乎是徒劳的。冷静常常不是控制情绪的结果,而是“认清情绪来源,并找到解决方案的结果”。而认清情绪的来源,就是在调用元认知能力。
情绪和思考是可以隔离开的。
// 刻意练习,应用越多,反应越灵敏。练习,从这件事/这种处境“跳出来”的能力,跳出来之后,你就是“第三人称”视角。
“跳出来”的三个步骤:1、不对争执作回应;2、我的目的是什么?;3、我的方式是什么?
我需要刻意锻炼的是:从这件事“跳出来”。具体执行三步骤:
第一个念头:不对争执作回应。(面对情绪,刹车是前提) // 这就是刻意练习“元认知能力”
第二个念头:我的目的是什么?(目的:要坚定不移,不受情绪影响。多数情况,目的是和平解决问题的。夫妻之间这种情形尤为常见)
第三个念头:我的方式是什么?(方式为了配合目的实施。多数情况,默认方式还是先缓和紧张气氛,让对方冷静)
人容易被“面子”绑架,所以,面对被诬陷,冤枉,丢面子的威胁,你更容易被情绪左右,但还是要重复以上的具体执行三步骤。
以上是从治标的角度,讨论如何解决情绪激化的问题。但是,还有一个更加本质的问题。——
通过“刻意练习”,我的确应该思考:
· 对于具体的事,我生气的到底是什么?(外界出现什么状况,我一般会有情绪 / 生气?)
· 面对不同的对象,情绪的解决方案,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呢?
· 哪些情况,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情绪激动,是正确的?你也要认识清楚,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什么都没脾气,我坚信,什么都没脾气,那是大错特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