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儿子:
你人生的第三个春天到了,去年奶奶就说,看吧,明年我们就能跑能跳能说会道了,果然,现在的你实在是有点活泼的过了头,妈妈能说我今天想写的主题叫做“被儿子套牢”嘛!
两岁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界限,它会把一个萌娃娃突然变成小男孩,不再那么胖墩墩,走起路来也不再那么歪歪斜斜了,你几乎没有经历语言表达不清的阶段,所有的句子和词语,几乎都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跟别人对话,总能得到这样的评价——这孩子,真能说!从1岁半开始到现在,我们小初几乎没长过一两肉,儿子倒是开始长高,于是,小粗腿和小肉胳膊变细了,肋骨出来了,脸变小了,五官清晰了,没有人再说我们是小胖小子了。不过,妈妈和你相处起来,感觉难度越来越大,困惑也越来也多了,总觉得不时还得跟你斗智斗勇一把,看来,为娘我不得不出“大招”了!
孩子真的是跟着妈妈更好吗?
每天下班,妈妈进门问的以一句话永远是——小初初今天乖嘛?奶奶或姥姥的回答永远是——乖!奶奶说:“我们孩子可懂话呢,没见过这么好带的孩子,一天也不哭一声,中午要睡觉了,就自己上小床上去,摇一摇,没几下就睡着了,我在那干活,我们小初初总是自己玩,玩得好着呢!”你知道妈妈此刻是什么心情吗?妈妈心里会默默地想:“奶奶说的那个孩子是我家小初初吗?到底你在谁身边的表现才是真相呢?如果你跟着妈妈,会把哭声挂在嘴边,对任何一个小提议、小要求,稍有不满,立刻都会晴转多云,哇得一声哭起来,育儿书上写着,面对不合理的要求,要无视你的哭闹,可我的无视带来的多半是更大的哭闹,僵持之下,一般都是妈妈败下阵来,调整心情,心里默念几个“忍”,然后把你叫到身边,抱在怀里跟你讲道理,不过,妈妈的经验是,跟小孩子讲道理,无异于是对自己耐心的最大考验,小孩子的世界,是没有真理的!不信你听:(妈说)宝宝,妈妈觉得,喝了水随便吐到地上是不对的,你觉得你做的对吗?(宝说)不对的!(妈说)那咱们还吐吗?(宝说)不吐了!(妈说)这才是妈的乖宝宝呢!于是又喂一口水,转眼间,哗的一声,又吐到了地上,接下来,妈妈看到的是一张得意的小脸,像干了什么好事一样!如果跟妈妈一天,这样的博弈会上演很多次,转移注意力、连哄带骗甚至威胁恐吓,妈妈在使尽浑身解数的挣扎中等待你爸爸归来,想等待救兵一样。我们无数次讨论,为什么你跟着爸爸妈妈会如此不一样呢?孩子在我们面前撒娇任性,其实这我们都可以理解,可是,都说自己爸爸妈妈带大的孩子会有更高的情商和智商,那么,这样理念下的爸妈,是比我严格、比我科学、比我有耐性呢?还是任由孩子放纵的童年,会让他长大不至于拘束自己,能随意抒发自己的情绪呢?难道常常跟妈妈这样无原则的撒娇,不会助长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吗?
你精力真是旺盛啊!
无数个晚上,妈妈都带着工作回家,期待着孩子睡着后能加个班,可无数个晚上,都是我哄孩子睡觉,哄着哄着,就把自己给哄着了。如果是爸爸哄你睡,可能简单很多,可身边如果躺的是妈妈,就会被要求讲一本又一本的故事书,每讲完一本,你就会很兴奋地说:“换一本”,那套《大开眼界》上,每页至少几十个人物,宝宝会关注每个人物在干什么,大到挖土机,小到角落里躲着撒尿的小男孩……每当妈妈眼光迷离开始打瞌睡的时候,你就提高嗓门大声喊:“妈妈,这是什么!”或者“妈妈,看,我看到挖土机了,这么大的挖土机!”虽然都看过很多遍了,你却依然惊喜连连,让妈妈都不好意思降低讲故事的认真态度了,只能打起精神继续撑着。白天也一样,不太喜欢运动的小初初,也开始贪恋起户外活动来,每次去公园,你都会选一个比你大的小哥哥或小姐姐做玩伴,然后默默地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跑,丝毫不觉得丢人,也不怕人家嫌弃你的目光,人家的玩具,你就跟自己的一样,想摸就摸,想拿就拿,我想,孩子可能还没有界限的意识,好在,孩子的世界没有那么复杂,通常情况,看到这么个小屁孩满脸笑容地跟着自己,一口一个哥哥姐姐地喊着,自然也会包容你,带着你玩。可是,每当要回家的时候,就有点犯难了,多半是连哄带骗才肯走,到家进门那一刻,怎么也得哭一嗓子,表达一下不想回家的愿望。妈妈就纳闷了:孩子的精力,怎么那么旺盛啊!
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这是干什么用的?
这个阶段的小初,求知欲望异常强烈,带在嘴上的问题是:“妈妈,这是什么?”或者“妈妈,这是干什么用的?”但是我想,可能两岁的宝宝或许没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望,你更多体验的是跟妈妈一问一答的互动过程,很多东西,你其实知道那是什么,可是还是喜欢问,还是期待妈妈能给你不一样的答案。比如躺在床上,你就会环顾房间一圈,把钟表、房顶、吊灯、门、床、挂画、窗户、梳妆台问上一圈,如果你耐心回答,你会永远找到下一个问题,比如房顶上打过苍蝇留下的痕迹,比如镜子上的水印,比如妈妈的脚……有时候,妈妈会随口说一句:“那是妈妈的脚巴丫子”,就没想到会把你逗得咯咯乐个没完,“妈妈还说”,如果你提出这样的要求,妈妈就会知道,你喜欢这样的说法,于是,妈妈还会重复:“那是妈妈的脚巴丫子啊!”还是咯咯地乐,接下来,妈妈还说,宝宝还乐,十遍二十遍后,效果依旧,看吧,这就是孩子的世界,这么简单,这么纯净!
永远都是“我不要”!
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就在两岁,看来小初同学发育正常,这个把“我不要”挂在嘴边的年龄,如期到了!
——妈妈,讲故事书吧!
——好啊!那咱们讲什么呢?讲个《爷爷一定有办法吧》
——不要!
——讲个《石头汤》吧!
——不要!
——讲个《猜猜我有多爱你》吧!
——不要!
接下来,其实就不是选择哪个故事的问题了,也不是“要”或“不要”的问题了,在妈妈看来,那更像是妈妈和儿子玩的一种接龙游戏,妈妈一个个在脑子里搜刮所有能想到的故事,儿子脱口而出“不要”,然后期待妈妈的下一个答案,如果写下来,这倒像首美丽的儿童诗,诗歌的名字就叫做“我不要!”,干嘛非把他想成儿子的叛逆呢?不如当成儿子在脑中梳理和回忆故事和信息的过程吧,不如把他当成儿子检验妈妈对他的爱是否坚实,妈妈是否能够无限包容和体谅他的小赖皮的游戏吧!不信你看,“讲个《龙猫》吧!”(几十个故事过去了,儿子一如既往的不要,于是妈妈做最后的尝试)“不要!”那咱们讲什么呢?换做妈妈问了,讲个《石头汤》吧,儿子回去了,回到了妈妈最初的提议上来,妈妈当然不会揭穿这个小秘密,欣然同意,“从前,有三个和尚……”
妈妈,我就当“大粪车”了!
两岁的小初,有了一个有意思的变化——开始喜欢角色扮演了,就像是小孩子们常玩的过家家一样。可能是妈妈的原因,妈妈疼爱你的方式,就是常常把你抱在怀里,念叨着:“我的小初初啊,我的小初七啊,我的小宝宝啊!我的小宝贝儿啊!我的小猫咪啊!我的小牛犊啊!……”每次都会有一些新的角色加入到我们的游戏中来,孩子就在这样的吟唱中,躺在我的怀里享受爱抚,有时候,妈妈有事停下来了,你会说:“妈妈,还说,妈妈不停”,看来,你很享受做妈妈的小牛犊、小马驹、小狗狗、小虫虫的生活。慢慢地,小初开始学着自己给自己赋予一些角色,往往都是自己喜欢的一些东西,出门玩,他看到变形金刚很威猛,于是就跟妈妈说:“妈妈,我不当你的小宝贝儿了,我就当变形金刚了”,看到警察很厉害,于是就跟妈妈说:“妈妈,我不当你的小牛犊了,我就当警叔叔了”,最近,看到《大开眼界》里讲农具的那一本,里面的拉粪车很大很特别,于是,宝宝开始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这是拉粪车啊,很厉害的,给农田施肥”,“妈妈,我不当你的小宝贝儿了,我就当拉粪车了”,他很认真的跟我说。于是,最近的很长一段时间,他跟很多人说:“我就当拉粪车了!”别人听了哈哈一笑,只有妈妈懂你的秘密,好吧宝贝儿,你就当妈妈的“拉粪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