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阅读原书拆页(39页)
提高觉察力和责任感最有效的问题应以寻求量化或收集事实的词语开始,比如“什么”,“何时”,“谁”,“多少"。不建议使用“为什么”,因为它经常意味着批评和引起防御心态,而且使用“为什么”和“如何”时,如果客户不合格,两者会引发分析性思考,这可能会适得其反。分析(思考)和觉察力(观察)是不同的心理模式,根本不能同时应用并同时达到最佳状态。如果需要对事实准确地报告,对其出处和意义的分析最好暂时停止。如果我们需要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最好表达成“是什么原因......“;“如何”的问题表达成“做这件事情的步骤是......”这里能引发具体和真实的回答。
I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人在被询问某件事的原因时,会自动进入思考分析的模式,甚至可能带上自我防御的心理,回答的时候就会带上个人主观意见,这种回答可能是不够真实的。如果我们想去了解某件事情的真相,最好是引导对方做出客观描述,多使用“是什么”的句式,而少用“为什么”的句式。
A1(过去的相关经验)
九月中旬的时候我和朋友去爬泰山,我们坐高铁到泰安站,出站后上了一辆不打表的的士。我问司机:“为什么你这辆的士不打表呢?”司机说:“火车站这里的的士都不打表!打表就亏了!”我不相信:“为什么会亏?”司机有点不高兴了:“哎呀,我这价钱赚不了你几块钱!”(反思)我当时是对不打表这件事有点不满的,我问“为什么……”,司机也会听出我的不满,自然就会为自己辩护,导致对话的进行会产生不愉快。如果我能换一种方式,“是什么情况下,的士会不打表呢?”司机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回答:“高铁站比较偏远,一路过来乘客比较少,接单机会没有市区多,打表的话几乎不赚钱啊!所以火车站这里基本都是不打表的!”如果是这样的回答,我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
A2(将来如何应用)
我在教育弟弟妹妹的时候经常会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这种句式,听起来有怀疑、批评的意思。国庆回家,我肯定要询问一下表弟表妹们的学习情况。表妹刚上高中,我会问她,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吗?觉得哪一科比较难?如果她回答数学比较难(以前她的数学成绩稍差一些),那我不能像以前那样问“为什么觉得数学难?”(这会让她觉得,我觉得数学不难,批评她学不好),而应该问“哪些方面让你觉得比较难?你是用什么方法去学习的?”(我关心她的学习,希望能给她帮助)。引导表妹描述出她在学习上遇到的具体问题,然后再给出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