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忙碌的工作学习之后,整个人仿佛身体被掏空,只想在沙发上来一个“葛优摊”,刷一刷手机,然后洗个热水澡,之后扑进床的怀抱,瞬时感觉人生圆满了,然后第二天,第三天……我们仿佛被植入早已写好的程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按照既定的轨道生活着,每日高度雷同的生活似乎也将大多数人变得麻木、浮躁。
时间被割裂,知识体系也遭受重创,越来越多步履匆匆的人们开始习惯通过微博、微信等大众媒体了解当今社会发生的事情。人们将这种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总结为“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的场景在街头巷尾简直随眼可见,深深渗透入我们的生活。早起睁开眼睛之后第一件事是打开手机看看有什么新鲜的事情发生;等红路灯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地拿起手机刷新一下微博再顺带看一下头条新闻,临睡前用电子书走马观花地看一眼网络小说……
有的人沉迷在这种新式的阅读方式中,确实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便捷易得是它最大的特点,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闲散的时间接受新的知识,通过借鉴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再者它的篇幅相对于传统的书籍来得精简得多,当我们急需某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快速地进行检索进而获取相关知识,工作学习的效率着实提高很多。
但世间万物附阴抱阳,让人很难忽略其阳光下的阴影。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知识是大量且细碎的,其中还掺杂无用信息,这其实是需要再进行甄别吸收的,但显然碎片化阅读让很多人在得到便利之后渐渐失去再阅读的耐心,甚至有时候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他人的观点,自己的思维渐渐变得固化匮乏。
而对于各种新媒体而言,为了迎合大众增加阅读量,有很多都是标题党,有些避重就轻断章取义,容易造成误会甚至掩盖真相,但这些文章往往传播广泛,影响深远。这更要求我们在广阔无边的信息海洋中有自我思考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地盲从跟风。
而另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就是各种纷杂的信息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某种程度上又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效率,睡前再仔细回想今天所接受的信息重似乎又没什么有用的知识,然而时间已经耗去不再重回。
碎片化时代是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的,如果错过那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我们没必要逆流而动,而是思考如何在这种阅读模式下模式下保持本我。
一:要有一个明确的检索目标
碎片化的时代里又太多的诱惑,也许你最开始只是想查一下论文格式怎么写,但在你查询的过程中不断蹦出各式新鲜的文章,看完一篇有一篇再顺便刷新一下朋友圈,一个小时过去了才恍然想起最初只是想查资料的,高效率的工作自然要尽可能得避免这种可能性。
二:定时阅读一本完整的书
在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之时我们还是要定期阅读经典书籍,当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借助网络检索适合自己的书籍,从而省下浪费在找书上浪费的时间。另外在看书之前尽量不要看他人的书评,这不是捷径,反而是禁锢你思维的枷锁,看完之后可以尝试写自己的感想,有输出的阅读是我们的正面激励。
三:随时收集信息,定时整理
信息更迭的速度太快,我们每天都会或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大量信息,如果不加以标记,某条重要的信息就会被下一条信息覆盖,大脑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并且遗忘的速率也很快,这更考验我们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碎片化信息大量充斥在我们周遭的环境,这无疑是对我们的考验。如何保持本心,坚持自我,努力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宰,而不是在纷扰的信息洋海中迷失自我,这是我们每个人必做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