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和很多小伙伴一起参加了读书营,在这里大家一起读书、互相鼓励。这一年结束后,很多人仍然坚持读书,因为每个人都秉持自己的信念,读书能给自己带来改变。在这种信念下,有人改行、有人加薪、有人跑到大城市。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信念听起来很复杂,实际上,人生路上每一个想法、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是一个信念。建立理性的信念系统,我们成长的速度就会加倍。
那什么是信念呢?
举个例子吧。工作做得不好,挨了领导批评。对此,你是什么反应?001.领导事真多;002.领导对我要求高是为了我好;003.老死不相往来…经历了同一件事,为什么人们反应不同?因为人们持有不同的信念。我们可以想像信念就是一个魔术盒,我们往里面放进去2个球,它会变出什么?谁都不知道,因为不同人的魔术盒机关不同。有的人的魔术盒不管放进去什么,出来的都是一地鸡毛,有的人出来的都是阳光,怎么选择,在于自己的信念。
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称为A,对此每个人做出的不同反应称为C,中间我们经历了各自的信念B,简言之,你的情绪和行为,不是由外在的诱发事件决定的,而是由你的内在信念决定的。
所以,简单理解,信念就是人的一套逻辑系统,或一种思维习惯,信念决定了行为处事方式,同时也决定了成长速度。
信念我们暂不分正误,而是分成理性与非理性,武志红的心理学课《重塑非理性信念》一节中这样分析理性信念与非理性信念“所谓非理性信念,就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想法,而理性信念,就是符合现实的想法。”换种说法就是“理性信念就可以理解为,洞察到并顺应了世界理性的信念,而非理性信念,则是个人自恋的执念。前者是个人顺应世界理性,而后者是个人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世界之上。”
既然有此分类,我们比较关注的就是,我如何把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转化成理性信念呢?通过学习易仁永澄和武志红老师的课程,后续会介绍两种方法——ABCDEFG模型、白兔爱肥鹅
比转化自己信念更基础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有什么信念。其实有一些信念藏在深深的心底,不刻意感知,无法发觉。
我领悟比较初级的方法,语言识别法和情绪识别法。语言识别法,比如经常说 “我不行…”“这事难办”,这都暗含了对自己比较弱小的身份认同。“你必须…”实际隐藏着内心的优越感。今天,在工作上我说了“我不喜欢这种工作风格”,说完后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情绪化,对自己有了比较弱小的身份认同,同一件事我也可以表现为,告诉别人可以怎么做,否则容易产生什么后果,这就脱离了情绪化和弱小感。正如武志红所说,我的前一种做法陷入了个人自恋的执念。所以多感知自己平时的语言,就会慢慢浮现出自己的信念。
情绪识别法,发生了一件事,我心里掀起了狂风巨浪,特别愤怒。所以我就要分析,为什么我反应如此剧烈?戳中了我的哪些点?比如听到别人背后说我坏话,一时急火攻心。那我就要想一想,我为什么如此生气?他也说了别人的坏话,为什么别人一笑置之?如果我是旁观者,如何看待这件事?如果我站在上帝视角,观察当事人和旁观者,又当如何看待这件事?心里的信念就分析出来了。
基于此,介绍两种转化信念的方法:
ABCDEFG模型,A代表活动事件,B代表信念,C代表情绪和行为结果,D代表辩论,E代表效果,F则代表新的感觉。应用重点在于和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辩论,可以问自己“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不断激发自己的思考,把这些辩论重塑成理性信念,然后就有了效果,进而引出新的感觉。
白兔爱肥鹅,白best:你已经做到了当下最好的自己。兔three:任何一个问题至少有三种以上的解法。爱sbundant:你的资源是丰富的,只要你想要你就有。肥flexible:做事要灵活,方法不同,结果不同。鹅effective,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这种作法的前提是肯定自己。
最后,说一下信念的来源。持有的信念都是历史,而我们经历的,将形成新的信念。所以有效识别信念的来源,将为将来的信念系统提供助力。
根据易仁永澄老师的介绍,信念的来源有两种方式理解,我理解的是感受、学习、观察、反思。
感受和试错都是从亲身经历过来的。经历的事情就会融入自己的血液,成为一种信念。第二种,你观察他人,不是自己去体验,而是去看别人怎么做,有什么结果,这叫观察。第三种,是学习,别人做这一套做给你看。你和自己信赖的、有权威的、认知上有高维度的人接触,往往你的认知就会被他写入了。然后就形成了新的信念。第四个就是反思。
以上的方法同样可用于分析别人的信念,因为一旦你懂了别人在乎的和不在乎的,在世界中的游走会更如鱼得水。
生活就在前方,做中学、学中做,在做事中成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