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工学女博士一枚,博士毕业两年,目前是一名大学青年教师,简称青椒。
要不要高学历这件事似乎一直都颇受争议,因为获取高学历的时间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在别人拿着自己赚的钱享受生活的时候,硕士生博士生只能靠微薄的补助度日,时不时可能还要伸手向家里要补贴。尤其对于女生来说,在获取高学历的同时,可能还面临晚婚晚育的风险。总之,获取高学历似乎不是一件符合普世价值观的事。但如果有人问我后不后悔选择读博士,我想说这是我所做过的最不后悔的决定之一(另一个是嫁给我先生)。
先说说我从大学到博士的经历。从小到大我都不是班里学习最好的孩子,始终保持着中上游的水平,到了大学更是成了好学生眼中的差生,因为经常逃课,所以最后我选择读博大概让所有的大学同学都跌破了眼镜。读博这条路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在我的人生规划中的,读大学的时候,真的是非常不喜欢学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在那时进入了叛逆期,另一方面我觉得是因为国内大学教育质量真的不高(我读的还是重点大学)。回想大学四年,即使我经常逃课,最后的平均分仍然拿到了80+,成绩最高的几门课居然是逃课最多的课,这并不是因为我有多聪明,而是因为每次临近期末时自己突击看书,基本可以做到把整本教材框架烂熟于心,所以考试的时候也都得心应手。然而不得不说这样的结果是教学的一种失败,更是教师的一种失败,所以那时候不愿意去上课也算是情有可原。
大四的时候,妈妈曾劝我考研,但经历过这样的大学生活之后,我实在对继续再多过两年这样的生活提不起兴趣,于是我选择了直接就业。在大学的时候对工作的憧憬都是美好的,想象着自己每天出入于CBD的写字楼间,脑力全开地应对各种挑战。但现实却总是骨感的,真正工作后才发现每天都在重复着机械性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虽然那时我仍然热情满满地工作着,但其实在心底已经开始对工作状态渐渐失望,于是在工作一年后我选择了出国读研。
出国读研可以说是我整个人生轨迹发生变化的重要转折点。在英国读研的一年中,几乎每天都沉浸在上课、写paper中,我很清楚地记得那时我经常在小小的宿舍里走来走去,只为了理清paper的思路,一旦想清楚了,就立刻坐下来奋笔疾书。那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虽然大脑不停地高速运转,但在写完的那一刻却有说不出的喜悦,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让我发现了科研的乐趣。硕士毕业后,我觉得自己收获满满,于是又回国投入了工作中。其实我一直都是个实务派,总是期盼着去实践,所以每次毕业后都会非常积极地找工作。然而不得不说,现实的工作让我再一次失望了,即使是硕士毕业,从事的工作也并没有高级许多,这也许跟我所从事的行业有关,也跟所在城市有关,总之,那种每天都有新挑战的工作状态还是没有照进我的现实中。于是在工作半年后我决定全职读博。
做出全职读博的决定,真是顶着各方的压力啊,除了爸爸妈妈支持我之外,大部分的声音都是在反对。记得第一次见我的博导时,他就很担心的问我“放弃已经有的工作来读博,会不会后悔啊?”,我那时候就坚定的说“我不后悔,我喜欢做科研。”因为我知道,相比那种整日机械的工作生活,我更愿意选择这种前途有点未知的生活。然后我就又回到学校做了一名学生,4年时间里,经历过的辛酸大概只有自己知道,但在毕业典礼的那一刻,觉得一切都值得。这4年,我收获了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收获了坚持不懈的毅力,收获了更严谨的逻辑思维,收获了更广阔的格局。我要感谢当时那个勇敢的自己。
说完了自己的经历,接下来想谈谈这一路走来的一些经验,给那些跟我当年一样迷茫的人参考。
1.为什么选择读研/读博?
现在的我是一名大学教师,每个新学年开始,我都会问我的学生为什么要读大学?80%的学生会说为了拿到本科文凭,好找工作,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答案,现在本科文凭似乎已经成为找工作的一块敲门砖,所以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上大学。我相信,对于很多读研的学生来说,这个答案同样适用,硕士文凭似乎只是为了在跟本科文凭竞争时更具优势,我不能说以这样的目的读研有什么不妥,只是硕士生的定位本不该这样,而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却很难改变,所以如果希望自己更具有竞争力,又愿意多享受2-3年的学生时光的话,可以选择读研。
而对于还在犹豫要不要读博的人来说,为什么这个问题真的要好好想清楚。我跟国内和国外的许多同学聊过,很多人都说后悔读博了,浪费了许多年时间,却没有得到更高的薪酬。是的,如果你是为了更容易找工作,那我真的劝你不要读博。如果你是为了找一份更高收入的工作,那么我也真的劝你不要读博。博士可以选择的工作确实非常有限,高校、科研机构或者部分大型企业的研发部门。企业的待遇情况我不是非常了解,但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收入水平确实不高,很多时候会让你觉得对不起付出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也许在多年以后,通过你的努力可以达到年薪百万,但在刚刚毕业的10年内应该是很难的,科研不是一天就能做出来的,名声也不是一年就能闯出来的。
2.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
适合的职业就跟适合的人一样,让人如沐春风,而不适合的职业也跟不适合的人一样,让人心力交瘁。做科研的第一要素就是要能耐得住寂寞,不论你平时是一个内向的人还是外向的人,活泼的人还是文静的人,在面对做科研时能沉下心,不浮躁,那么你就适合这条路。读书时都是人生的大好年华,看着同龄人在享受青春,而自己则苦逼地面对数据和文献,说不羡慕是骗人的,这时候常常就会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质疑。所以,在耐得住寂寞的同时,也要有一颗平和的心,选择了的道路,含着泪也要走下去。
3.选择一个认真负责的导师
不论是读硕士还是读博士,导师都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我的博导是一位对待工作非常认真谨慎的学者,以至于最初我甚至不太适应他的字斟句酌和精益求精。但是毕业以后,才体会到遇到这样一位导师是多么大的幸运。读博时我总会嫌导师给出的条条框框太多,每一次跟导师讨论论文,他就像一个握着砍斧的看门人一样,将我的思路一条又一条地砍断。当时其实是懊恼的,每一条思路的形成都花费了我不少的心血,可却那么轻易地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但毕业后,我却有点不习惯脱离了导师条框的发散思维,因为形成一条思路很容易,可是能否将思路走到底,能否做出成果,自己却是全然没有把握的,如果每一条思路都去尝试的话,那也许大部分的时间都会浪费在试错上了。所以,现在我对我的学生也都是严格要求,即使现在的他们颇多怨言,但我想毕业后他们会感谢我现在的严格。
4.不论做什么事,格局很重要
我的博导经常会说一句话“屁股决定脑袋”,第一次听觉得很好笑,慢慢才发现这句看似浅显的话所蕴含的哲理,坐在哪里决定了你在想什么,即一个人的格局。虽然我们都是普通的百姓,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胸怀天下(说得好像有多大抱负一样)。不同的格局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所持有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也会截然不同。要说读博4年最大的收获,我想大概就是拓展了我的格局。以前我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然而也并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回想起那时对事情的观点和想法,相比现在确实狭隘许多。很多人以为读硕士读博士只是增长了知识,其实恰恰相反,越高的学历代表着越狭小的知识领域,因此高学历的收获并不是增长了知识,而是改变了思维方式,拓展了自我的格局。
不知不觉的就写了这么多,其实很早就想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给有需要的人一些参考,无奈一直犯懒,拖到今天才一气呵成的写完。在我的求学路上,我从来没有预设过轨迹,所以其实每一步都走得有点迷茫。后来看到许多的师弟师妹都是带着自己的想法来读书的,不由得赞叹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所以,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让很多跟曾经的我一样迷茫的人了解这样的生活是怎样的,如果觉得适合自己,那就带着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去走这条路,如果觉得不适合自己,那就及时调整方向,避免浪费时间终身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