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谈过心理咨询1次50分钟的情况。不过类似于1次50分钟,很多人对每周1次同样有疑惑。
最大的疑惑就是,为什么我不能想来就来呢?而是每周都要来1次呢。这不是很麻烦吗?我有时有事情没法来呢?
这是很多人的心中的疑虑。
他们感觉1周1次是很大的负累,甚至有一种被控制的感觉。
其实,对于经典精神分析来说,不是1周1次,而是1周3次,或者4次,或者5次。因为各种各样综合因素,发展到了现在1周1次或者2次的频率,称为心理动力取向。
不管1周是几次,时间都是固定的,频率也都是固定的。也就是固定时间频率的咨询。
有些人不习惯固定时间频率的咨询,他们感觉受到了限制。他们想要随意来咨询,痛苦的时候来,不痛苦的时候没必要来。
随意来咨询,看起来省事省钱,但却丧失了对心理咨询来说重要的东西。
随意来咨询,痛苦的时候来,不痛苦的时候不来,这样的方式让人感觉舒服,但却不深入。
固定时间频率来咨询不像随意来咨询那么简便,但却启动了深入咨询。就像是在医院里治疗,找到痛苦的深层原因,从而再进行调整,而不仅仅是对表面的痛苦进行倾听安抚,达到一时的感觉舒适。
坦白说,随意来咨询的效果跟朋友的安抚没有太大区别。有所不同的是,朋友可能会评价,而具有专业素养的咨询师更多的是接纳,而不是评价。当然,遇到某些特殊的情况,咨询师也会呈现出评价的态度。
固定时间频率是怎么达到深入呢?
人的内心是有时间维度的,1个小时和连续的几个小时变化其实不大,这也意味着1次咨询1个小时和3个小时所呈现的是差不多的,当然,如果需要3个小时才能够呈现出来就另当别论。比如几个人一起的家庭治疗,就需要1.5小时。
但几个小时分成不同的时间,比如1周3次,或者1周1次,共3周,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时间跨度的呈现,这增加了宽度。当1周的频率更多,人面对心理的时间就更长,就可以更加地深入。
而如果不是固定时间频率的方式,只是在痛苦的时候来。我们所能够探讨的是来访时这个点的呈现,不能够探讨到来访在其他时刻的呈现。在抵达痛苦之前她是怎么烦恼的,而又一步一步发展到痛苦的;在痛苦之后她的情绪变化又是怎样的?在她不痛苦时她有什么样的特点。
这些都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来访,了解到来访的潜能资源等,而来访自己也可以看到自己不在痛苦时不一样的部分,看到自己的潜能资源等。
固定的时间和频率形成稳定的框架。稳定的框架不随意受到外界现实的影响,带给来访保护的感觉,而来访在这样一个被保护的框架里,感到安全,可以自由地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如果是随意来咨询,也意味着来访和咨询都是被外界所驱使影响着,并没有一个保护性的空间让自己休养生息。就好像一棵树只有持续的狂风暴雨,没有阳光雨露,那样的结果是不可想象的。
固定的时间频率形成稳定的框架,框架具有保护滋养的作用,而在框架之外,隐喻为现实。
在框架之内,咨询师是理解的、接纳的,来访者感受到被倾听、被理解、被支持。
而在框架之外,来访者需要独立面对现实,独立面对自己的情绪痛苦。
不仅仅是框架之内的倾听理解支持促使人成长,框架之外的独立面对也是促使人成长的必要条件。
固定的时间频率形成的框架,也象征着规则、权威、第三方。这些隐喻可以展现丰富的素材,让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看到自己在面对规则、权威、第三方时所激发的各种情绪、反应和应对,可以深入地对这些部分进行探索工作,从而达到修通。
在心理咨询中,时间设置和频率设置是非常重要的。看起来简简单单的设置,在很多心理学家的努力下,发展出很多理论,实践证明设置是心理咨询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随意来咨询,还是固定时间固定频率,在一开始就决定了心理咨询的走向、深度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