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因为参加了《摇摇晃晃的人间》点映活动,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想着一定要写点什么,关于余秀华、关于诗歌。看起来是个很装逼的话题,那我就尽量让它不那么装,就把想说的话都敲出来,可是想说的话太多,仅开头就想到了几个版本,选择困难,那就都敲出来吧:
1.学过海子、读过顾城、知道北岛、喜欢顾婷……然而都止步于此,对于诗歌,尤其现代新诗没有其他过多的认识。但因为认识了余秀华,因为读了几首她的诗歌,迫切想了解她的思想、她的表达、她的作品。发自内心的欣赏以及相见恨晚的欣喜。
2.余秀华在被消费,这是明摆的事实,因为她脑瘫的健康状况、因为她农村妇女的身份、因为她草根诗的标签……骂她的人和欣赏她的人估计不相上下,因为她大胆的言语、露骨的表达、前卫的思想……于是,我选择了去观看这部关于她的纪录片,这部她说“除了女主角很丑,其他都很美”的影片。
3.没有看影片、没有读余秀华的诗之前,我已经被传播了她的事迹和那首标题党诗歌;没有百度余秀华、没有阅读她的公众号之前,我并没有被她众多的标签和那首标题党诗歌打动。然而,当我做了这些事情之后,我开始对诸如《南风窗》等杂志发文里所说的“余秀华的出现是对《诗刊》、中国诗坛、中国社会的讽刺”云云之类的论调发出一声冷笑。并由此觉得可以分辨出以后该读和不该读的刊物。
闲话少说,切入正题。
一
“需要多少人间灰尘
才能掩盖住一个女子
血肉模糊却依然发出光芒的情意……”
爱是余秀华诗歌涉及最多的主题,她渴望有爱情,年过四十,依旧每天憧憬爱情的到来,在她眼里“爱情从来不是年纪的问题,而是心之所系。但是40岁不会盲目地去爱,而是认真地去爱。爱情使人温柔。”然而世俗就是这么残酷,对于一个身体有残疾的农村妇女来说,她追逐的爱情几乎一辈子都不会遇到。因为身体的原因,她比一般的女性有了更多地痛苦和觉醒。“没有人留意一个空酒瓶一样的女人/也不知道一瓶酒/洒在了哪里”、“一说到灵魂,我就想打自己两耳光/这虚有之物,这肉身的宿敌”。
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只有获得美,才能掌握生的武器。这条冷酷的法则让不美的女人感到屈辱和无奈,也让女性不知道如何建立男性目光以外的美,如何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对于自己的残缺,余秀华明白且自卑,却没有让她丧失对自我的判断。她不爱自己的前夫,认为自己亏了。这话在一般人眼里觉得真是神经病才说得出来,前夫健全人一个、不嫌弃你残疾、还赚钱养家,不说自己赚到了反而说自己亏了,简直是烧包。这种感觉就像有人给你介绍一个又高又帅又富的男孩,你发现没有共同话题后对别人说“他配不上我”,别人觉得你有病的感觉是一毛一样的。不去解释了,懂的人不用多说,不懂的人说再多也不懂。于是,离婚对余秀华来说是生命中最开心的一件事。花一半稿费给前夫买个房子,换来自己的自由身,这被她认为是最正确的决定。离婚或许并没有改变什么,却让她的心重获自由。
婚姻的不和、爱情的缺失让她对于爱异常敏感,她笔下的爱热烈、美好又自尊。在她这里,我看到了女性的独立,认识到了女性应该有的姿态,难怪有人说,虽然生活在农村,余秀华身上却有着大城市知识分子的认知。“你看,我不打算以容貌取悦你了/也没有需要被你怜悯的部分:我爱我身体里块块锈斑/胜过爱你”。
二
“我也有过欲望的盛年,有过许多身心俱裂的夜晚
但我从未放逐过自己
我要我的身体和心一样干净
尽管这样,并不是为了见到你”
作为一个诗人、一个人,余秀华从诗句到灵魂都是干净的。无论她生活的环境多么破败、她的言语多么粗俗、她的作品多么“不堪入目”“伤风败俗”,但我心里,就像她自己所说“那也比好多人干净”。因为她真实、自由、坦率,她是在绝望中依靠诗歌支撑,她的诗歌从心底流淌出,她没有太多的矫饰,她不会以诗歌作为捷径。她说她是以人养诗,不是以诗养人,这不是在自我表扬,因为读她的诗,你会真切感受到她的意思。伯乐刘年说她的诗歌就像一个杀人犯走近了一堆大家闺秀,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粉抹脂,洒着香水,唯独她是烟熏火燎,字里行间还带着血迹。她是在婚姻最绝望的状态下自杀未遂开始写作,她的诗歌就是她生命的句子。“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
成名后,各种媒体蜂拥而至,评论研究不断开展,有文学评论家称她为“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她没有骄矜自得,而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任何一个人被模仿成另外一个人都是失败的。狄金森独一无二,我余秀华也是独一无二的。”宁静的山村因为媒体的到来而终日车马喧嚣,她也被推为钟祥市作协副主席,对于媒体的造势,突来的“桂冠”,她十分清醒的回应“不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任何影响。”
诗歌成就了她,而她也珍爱诗歌。其他的,就让它们随意吧。
三
“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这年头,提到诗歌,提到灵魂,都会被一些人认为难以理解,甚至读书也认为不是一件普遍意义的事情。是的,赚钱、买房、结婚才是正常的。我始终知道正确的道路,可是我也时刻警惕着“正确”的道路。因为工作的缘故,已然让我十分担心自己思维的固化,而作为一个社会人,还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过度世俗化。我没有在求与众不同,也没有标新立异,而是我想认真的对待自己将要走的道路,我完全有权利去思考和选择自己的方式,虽然多数时候身不由己,可是,至少可以保持清醒。
到了这个年岁,想取悦的人只有自己,曾经为了周全,苦的只有自己,以前受的委屈,现在我要加倍弥补。
其实,细细想来,在我们遗憾余秀华是个残疾人时,或许她的生活与她而言或许是好的,没有在社会上碰撞过,生活在自己的想象和文字里,不用面对每天人与人之间剑拔弩张的张力。有人的地方,就有较量,无声的较量,国与国、人与人、自己与自己,无处不在。作为一个正常人,一个神经触角敏锐的人,不可能感受不到,感受到了不可能视而不见,见了不可能没有内心波澜,心潮起伏不可能没有行动。这恰恰是一步步被同化的道路。不怪我们没有诗心,只怪我们远离初心。
诗歌一无是处,却通向灵魂,自己的灵魂只能自己了解,所以它是灵魂的出口。写诗、读诗没有什么功效,它最多让你了解自己而已。就像读书其实也并没有太多功效,既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也不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些不过是用世俗的诱惑劝众生好生读书的技俩罢了,读书既不能让你变美,也不能让你变富。如果你想有钱,不如直接拿读学位的钱去创业,说不定能成功;如果你想变美,最好拿买书的钱去买化妆品或整容,见效快、成果大。可是,为什么还要读书,因为读书虽然不能让你变美、变富,却能让你发现独特的美、享有真正的富足。诗歌同理,诗歌本身是无用的,然无用之用乃大用,它的意义,需要你用自己的知识、经历、背景、天赋、悟性、想象去理解。
最后,为前后文呼应,想了三个结尾,都写上:
1.温馨提示:如果你有一个女儿,我建议你一定要教她读余秀华,了解一个女性的爱与绝望、灵与丰厚,是对她的奖赏。
2.广而告之:脑瘫不是弱智,脑缺氧造成的脑瘫不影响智力。能够写出这些诗句的余秀华,明显是高智商。如果你不以为然,我再告诉你一个事实,诗人余秀华,下得一手好象棋。
3.幸福指南:诗歌,是人间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