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改变,从心开始》
另类医学专家罗伊·马丁纳博士在其《改变,从心开始》的书中给快乐列了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竞争式的快乐。
第二境界:条件式的快乐。
第三境界:无条件的快乐。
从个人成长规律来说,人们会经历“竞争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再到“无条件的快乐”,但未必会是完整的流程。如果个人成长止步于某个阶段,这个流程就会中断,个人的成长也只是年龄的成长,而不是心灵的成长了。
纵观快乐的三种境界,感觉这是个人循序渐进成长的必经阶段,一如王国维大师讲到的人生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是,个人觉悟有限,不能遵循人生发展的自然规律,拿种种理由来搪塞自己,从而停步于某个境界。
从学生时代到职场小白,有点上进心的人容易体会到竞争式的快乐,和同学比成绩,和同事比能耐,这种我比你技高一筹的快乐是自我发奋努力的能量源。由于上进心的激励,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较快的提升,向人生目标迈得较快。当然,醉心于这一境界的快乐时也给自己累积了焦虑。因为用头脑工作,自己无形中学会了忽视自己的感觉。朋友S曾分享她和闺蜜的故事。她和闺蜜在高中三年的苦乐生活中形影不离,学习上却也明争暗斗。S在各种考试中都霸榜,闺蜜一直屈居第二。S享受竞争带来的无趣单调生活中的快乐,开足马力学习,而闺蜜在竞争中虽然进步也较快,却常常吞着第二的苦果,后来落下头疼的毛病。进入大学后,S依然想要体会竞争式的快乐,但在强手如云的高校,她时不时地焦虑,压力如影随形。
当一个人的竞争式的快乐达到一定的程度,远远走在同伴或同行的前面,没有了较多的竞争者,就开始问自己的内心:为谁而活?为何而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开始跟着自己的感觉去追求进入到快乐的第二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忽略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当然,处于这一境界的初始阶段,TA是探索式的,也在和自己较劲。比如,对镜看自己,觉得自己萌萌哒,会伸伸舌头,内心一笑。觉得自己的衣服穿得好有品味,走出去就昂首挺胸,找一处美景自拍,然后发送到朋友圈,为景也为自己点赞。这第二境界的快乐,虽然不与外界比,却在和自己比,为自己的快乐设定了某种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没有达到预期,快乐也不复存在。
无条件的快乐是修心的结晶,对世界是竞而不争,顺从自己的内心,做事尽力而为,看结果云淡风轻,看万物就会生出自己觉察不到的无限慈悲。比如朋友Z说,昨天看到为消鼠而投放的诱饵裸露,怕自由觅食的鸟儿误食而伤生,不由自主地拿工具去处理,处理之后心底油然而生快乐,后来觉察到自己的慈悲,这就是无条件的快乐的初级阶段吧。
各人生活的环境不同,遇到的事情不同,对自己的快乐体验也不同。从一种境界到另一种境界,有时需要契机,有时自然过渡。当然,有时如遇高山阻隔,无论如何也迈不到下一个境界。随遇而安吧,但是,成长的脚步不能停下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