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的是业,完善的是灵魂
创业这个词看起来跟自己现在的工作似乎没有太大关系,或者在我的脑海中总是有一个定义创业就是要真真实实的开一家公司或是工厂,可这是真的吗?
在看了这个书之后的结论是:不是的,你时时刻刻都是在创业!
创业这个词让我一直莫名的紧张,感觉那是离自己特别遥远,这是狭隘的理解。
书中有一个观点:掌握科学方法论,不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可以减少思考,可以直接复制使用,而是要理解原理、逻辑、要点,然后结合自己的情况得到答案。
所有的知识都是在“体—用—术”这个循环当中去生发力量,有了科学观点及知识的加持让你更加优化你的认知,表达及获得他人信任,得到现金的刺激。
最近这段时间,有一个很同频,彼此了解的好朋友邀请我一起来创业,以前也不乏有人向我提出邀请,然而总是会不自觉的拒绝,然而这一次从心理的角度我是不排斥的,之后根据书中的创业者三大核心只能去问自己:
发现机会(这能算一个机会吗?这个行业目前痛点是什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我有什么样的优势?这个机会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为什么非得选择你这个品牌?)
整合资源(需要整合什么资源?哪些人或机构会是目标对象?这些人或机构为什么要来跟我合作?合作之后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后续跟自己现在事业链接不起来,会不会影响自己和这个合伙人的关系?)
承担风险(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我能承受的底线是什么?最后做不成会怎么样?模式如果成功走出很容易被复制,环环相扣的是什么环节?分分合合都是商家常事,怎么去平衡与合伙人盘根错节的关系?)
书中这个提纲契领的观点让我更加全面,深入,成熟的思考,没有光靠着冲动,激情去做一个决定!
方向性的问题考虑清楚了,接下来在书中讲到的精益决策三角中创业底层—验证思维。
经过深入的思考,形成一个大致的框架。开始跟身边朋友去分享,也不断的听取她们的反馈。
第一次分享就是找这个合伙人,真诚的心态,在聊到对于她想让我加入的平台我真实的表达了我不是因为这个平台而加入这个平台,因为我和你之间关系要升华必须借助载体,而这个就是我们之间最棒的载体,为什么呢?
一,你在做,
二,我喜欢这个领域的学习,
三,这个老师名气不小,
四,这个体系相对完善,可以满足前期踏入这个领域学习的伙伴。
目前这个工具是我们彼此最适合的载体。
所以这个体系的定位就是我们来搭建这个公司的前期引流工具,或者说服务工具,后续的话我们要做的是开发自己的课程。结合合伙人的平台资源,我的资源前期做的就是发展这个体系的驿站,因为这个体系的定位是一个引流工具,主要是透过低成本,促成长,报团学,建群用这几个方向去找到各自的信任社群。
把陌生社群开发变成信任社群建立,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大咖,但人人都有那么几个相信你无理由的人,这就是最大的资源!
进入平台流量池之后再根据各自擅长的部分去开发自己的课程,借助消费即投资的底层逻辑让购买者成为销售者,让这个池子里的人转动起来。这个领域目前的痛点是老师很多,没有推陈出新的课程,没有目标明确的销售,怎么破?这就是我们需要去琢磨的。
这个探讨还在进行中,精益决策三角模型让我一次又一次跟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去了解,去挖痛点,然后用自己的这个模型去分享,关键假设,试验验证,目前的一个感觉是大致符合市场的预期,但还没有做决策,然而这个过程让我一步一步去梳理,去整合,去验证。
我想不论最后的决策如何,这份经历将是我人生中一份宝贵的财富。出现了就是指引着我去做跟以前的我不一样的自己,这不就是一份创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