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批判性思维》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只要用心,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演绎的技术。”
演绎技术第一次引起我的兴趣是因为美剧《基本演绎法》。我当时很是认真地看了几季,主要为了两个目的:第一,我想学习一下推理方面的技术;第二,我想搞明白刘玉玲取得成功的原因。
后来,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第一个目的没达到是因为在美剧中情节永远是第一要素,其他任何元素都不能超过情节的吸引力,所以跟着美剧学习推理这个想法本身就有点不靠谱。第二个目的没达到的原因是什么,我至今也搞不明白,对于我来说刘玉玲能够在美国演艺界取得成功就是个迷。后来发现在美剧上浪费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于是不得不悻悻地放弃了这部剧。但不管怎么说,我记住了“演绎法”这个词。
最近闲极无聊而乱翻书,翻到《批判性思维》时,文首提到的那句话突然就闯入了我的眼帘,我脑子里瞬间就有了这么个疑问:难道成为象福尔摩斯那样精通演绎法的人并不向想象中那么难?
正是有了这个疑问,让我对待这本书的态度变得认真起来,也因此从中学到了一些知识。
(2)
所谓的批判性思维,说到底就是一个对思维进行考量从而判断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的过程。
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思维f过程的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及做出明智的确定。
论证是由前提及结论构成的。批判性思维的论证要满足两个要点:第一个要保证前提为真,第二个要保证前提与结论相关,同时前提与结论的“真”相关。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对一些现象做出判断,从而得出我们的结论,这其实就是一个论证的过程。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论证都是有效的。事实上我们周围时时刻刻都被虚假的论证所包绕。这些虚假的论证被称为思维的谬误,它往往让人眼花缭乱,陷入迷途。
甄别思维的谬误看起来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但实际上谬误的形势完全有迹可循,常见的思维谬误也就只要不到十种形式,只要了解了它们的套路,完全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怎样戳破它们的画皮。
至于如何进行一个有效的论证,其实就需要掌握一些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便是演绎法的论证方式。
如果把《批判性思维》这本书中关于演绎论证的各式图表和公式复制过来,往往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说不定从此让人失去了掌握它的信心。然而实际上它一共只有两种形式,每种形式中也只有几种论证过程和几种常见的谬误形式。
说穿了,想要快速掌握演绎法,通过不断套用公式进行练习完全是可行的。
(3)
话说到这里,我们或许会有个疑问:掌握演绎法,乃至于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对我们究竟有什么用?
答曰:可以让我们面对某一断言时,能够迅速、正确的对其做出判断,从而避免得出错误的结论或做出不明智的决策。
在我刚读完这本书时,迅速就有了对一个断言做出判断的机会,事情是这样的:
老婆大人在昨天吃完晚饭时问儿子说:你知道现在的世界首富是谁吗?
“知道,亚马逊老板贝索斯。”
“你知道吗?这个人很了不起的,他到现在还每天自己刷碗。瞧,如果你想成为世界首富,也应该学学他去刷碗……”
面对老婆大人的循循善诱,我虽然觉得让孩子养成每天刷碗的习惯很重要,但学会利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显然更重要,于是我对于她的论证过程进行了一下分析:
贝索斯是每天都刷碗的人。
贝索斯现在成为世界首富。
所以每天刷碗的人就能成为世界首富。
显然在这个三段论中,出现了中项不周延而大项周延的谬误,“贝索斯第天刷碗”与“贝索斯现在成为世界首富”这两个前提虽然为真,但“每天刷碗”这个前提与“成为首富”这个结论没有相关性,因此这个三段论的结论不能为真。
如果这个结论为真,那么最应该成为首富的就应该是每天刷碗最多的人,比如说某个饭店里的洗碗工。
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如果每天刷碗就能够成为世界首富,那么儿子现在刷碗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只要贝索斯依然保持每天刷碗,儿子就很难从他手中抢走首富的位置,毕竟人家已经刷过好多年碗了。
于是在我进行了上述逻辑论证之后,刷碗的工作光荣地落在了我的头上,我高兴地感到,终于可以抢在儿子前面成为世界首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