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Day20·“事件·时间日志”(5)】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2月21日。
一、原文:
P71
除了第一类工作,第二类工作的统计也是同样的详细。为什么要这样精打细算,就比较难解释了。文艺作品的阅读花了23小时50分。有什么必要开列出来,一一计算呢!其中:“霍夫曼,238页——6小时”;“米里尔斯基论霍夫曼——1小时30分”等。
接着是8本英文书,共计530页。
写了7封计划内的信。
报纸杂志看了多少多少小时,给亲人写信花了多少多少小时。
这样详细,可以说是多此一举,但我已经学会小心谨慎,避免匆匆忙忙做出结论。我相信,柳比歇夫的一切都是有道理的,不过他的道理,人家并不是永远都能明白的。要是没有好处,只会浪费时间,他总不会年复一年地进行时间分析。
然而,事情还是弄清楚了。要采用这种方法,必须知道一切有效时间,洞察时间中一切曲里拐弯的地方和空白点。这个方法不承认有什么不能利用的时间。所有的时间一视同仁,一样宝贵。对于人,不应当有什么坏的、无用的、多余的时间。也没有休息的时间。所谓休息,是两种工作的交替,就像是正确的田间轮作制。(510)
二、我的阅读日志:第二类工作也是这样统计=》作者学精了,没有再像之前那样做打脸的揣测=〉揭晓答案——所有的时间一视同仁,休息也是工作交替而已
上回我们说到柳比歇夫将他的第一类工作的记录和统计做得如此详细,到了每一分钟都能有迹可循的境界。那么第二类工作,不需要太开脑壳的工作,或者一些较轻松的“休闲项目”比如阅读文艺作品,应该不用那么费劲了吧?
结果看到今天的拆页,我发现我图样图森破了。什么书,看了多少页,耗时多少分钟;写信多少封,花了多少分钟,柳神全都记着呢。作者这次学精了,没有再像之前那样做打脸的揣测(之前还说人家创立一生都可能达不成的目标是疯狂的赌徒),而是耐心探寻,仔细研究后弄清楚了柳翁的动机。也就是片段最后一段文字:
要采用这种方法(用时间统计法来达到预设的人生终极目标),必须知道一切有效时间,洞察时间中一切曲里拐弯的地方和空白点。这个方法不承认有什么不能利用的时间。所有的时间一视同仁,一样宝贵。对于人,不应当有什么坏的、无用的、多余的时间。也没有休息的时间。所谓休息,是两种工作的交替,就像是正确的田间轮作制。
这里出现了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小点——田间轮作制。我的理解如下:
柳比歇夫的第一类工作与第二类工作,都是服务于他的总体目标的。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完成他奋斗一生的分类生物学,这期间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才有了第二类工作的那些文艺阅读。所以他把阅读文艺作品也称之为“工作”。那么既然都是一个整体,田间轮作制的实质也就是把每天都当成一个整体,所有的任务,都可以分为第一类工作时间与第二类工作时间。其他的诸如睡觉、茶歇等休息时间都是工作任务之间的过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入下一个任务。
【A1】
突然发现,像我现在的时间记录就是双标的,对待“休闲时间”就像后妈的孩子,第一类时间我会分类统计,仔细分析,研究改进。。。而第二类也就是刷手机呀做家务啦陪孩子啦这些,我记了就记了~
反思:既然所有的时间都是一样宝贵的,那么就必须承认所有的行动都是一样有意义的(反过来说要事这个行动没有思考和分析的意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做呢?)既然连刷手机都必须要有意义,那么我就可以通过精细统计来分析它的意义,或者从无意义来做到有意义。其他像做家务、陪孩子也可以做成一个项目管理,有目标有成本有收益有步骤。心里面的小人跳出来拷问我你这样不累吗?
我呵呵回应:“子非鱼,焉知鱼累?”
三、崔律的阅读指引:
我今后应用“田间轮作制”的实践计划:
【A2】
1、找出我每天的各项“第二类时间”任务,思考它们与我的大目标是否存在关联。是否可以探索出它们的积极意义;
2、继续修改我的Atimelogger项目分类,重点完善“第二类时间”,将分类与步骤一的积极关联相匹配;
3、着手尝试第二类时间的统计分析,每周统计出完成数量和完成时间,计算成本与质量。(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