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和同学聊天,他说我,上学的时候就爱折腾,各种折腾,各种作。现在是不是要折腾不动了。我就回他一个笑脸,毕业这么久,你肯定当然不知道,我还是那个能作的我。
东北话作是什么?我们生活中或者说朋友圈里一定有这样的人,A每天会自己做早餐,摆成好看的样子,找完美的角度拍照,上传到朋友圈;B去全世界各地潜水、滑翔还有跳伞;C明明工作很忙,周末还要去上烘焙和花艺课;D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快三十岁转身出国读书了。
他们尽最大的努力,让生活比生活本身更高一些。然而,这些人变成了许多无聊的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你看那个谁谁,真的好作哦,一个人住做早餐给谁吃哦,也不嫌累”,“她天天上烘焙课是要怎样?又不开甜品店,真是作天作地。” “快三十了连房子都没买,居然跑出去读书,作死了。”
“至于吗?”这些人一边翻白眼一边问。
至于吗?当然至于。
我喜欢这样作的人,因为在他们身上能看到强大的生命力和不止息的欲望,他们用自己的能量和平庸的生活抗争,他们对生活有怀疑,也不安于现状,却也在怀疑中逐渐拥有了掌控的能力。
作是不安现状的抵抗,作的人不服安排在他们身上的所谓命运,他们愿意付出代价——比如时间、精力乃至稳定的生活去为之一搏,相较于接受,他们倾向于选择挑战。
就像在北戴河也能看海,为什么要去好望角看海?自认为不作的人可能洋洋得意自己省了不少钱,但却失去了感知更大世界的可能。周末明明可以在家躺着吃零食,为什么要去上一些奇奇怪怪的课?“不作”的人以为自己可会享受了,但作的人却拓宽了自己的生活维度。
就像我生了娃,重返职场,不会错过各种闺蜜聚会,商场打折,各种自认为对自己有利的课程,怀抱着希望,对生活,对未来。
但怀抱希望未尝不是好事,总比抱着“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就这么活吧”要好,活着还是要折腾的,越是生而为一个普通人,越要折腾,而不是认了这个“我是普通人所以我要过普通的一生”的命,生活明明可以更精彩不是吗?
作为一个普通人,给大家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有人跟你说,“你再怎么作也是个普通人”的时候,请给它一个白眼,然后该怎么作就怎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