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M年初的小课有个对主题“跳到Z点”的练习。
经过过年的两周时间,思考在脑海中漫长的游荡、徘徊和扭捏作态,我觉得可以和一个2016的回顾合并整理。
OUTLINE:
1、什么事情是我越做越有,越来越得心应手的+(回顾过去一年)有哪些事情带给你最多的积极情绪,让你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感恩?
2、什么事情是我越做越痛苦,越努力越难过的+(回顾过去一年)而又有哪些事情带给你最多的负面情绪,让你感到痛苦和无奈呢?
3、(如何)找出自己的状态,换成Z点?
有哪些行动和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觉察、完成转换?
这一年对自己的成长意义重大。
有些难以言说的东西,面对事情的态度、整个感知的方式,都在发生细微的转变。不知道从哪个点开始,从前做的很多练习、读的一些书、在观念里埋下的一些种子开始发芽。
1、什么事情是我越做越有,越来越得心应手的+(回顾过去一年)有哪些事情带给你最多的积极情绪,让你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感恩?
运动、健身。4月开始,结束自己的瞎练,到接触健身工作室,从教练那里系统学到关于身体的知识和技能。从一开始地对自身体态、平时行为模式的缺陷的将信将疑,到逐渐改善后的惊喜,感觉到每天的积累开出的神奇果实。5月份为了拍毕业照,在做毕业设计的超长工作时间状态中,严格地根据教练的建议执行训练和饮食计划,成功瘦到目标状态,收获满满的信心,留在了毕业的相册里。因为对身体代谢的系统了解,对生活作息和饮食有更强的责任心自律。在下半年为申请学校做准备的长时间里,健身更是压力和困惑的释放器。
对自己的重要启示是,大概是因为没有严格的要求和完美主义的负担,自己更能专注于过程,享受一把结束训练后分泌的多巴胺和吗啡(真的能上瘾)。这中间也有过很多困惑和矛盾的时候,遇到瓶颈期,等等。很高兴把健身作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坚持下来了。也有幸因此认识一帮朋友。
现在每次去健身工作室都特别兴奋和期待,感觉像是到了自己的主场。
正念/冥想。独自面对痛苦和困难的勇气,体察情绪的耐心。2015年从咨询老师那里了解到正念,主要还是作为技术帮助觉察,然后读了乔卡巴金的《正念:此刻是一枝花》,但只是偶尔修习。去年11月开始用付费app每天练习,坚持中发现自己的情绪和心态的明显改善。能更加快地觉察到此刻的情绪,不容易掉进偏激和对抗的心理,事后也更加容易回想起来,思考情绪发生的原因,和更好的解决办法。这之前,常常要到焦虑状态中迫不得已才用正念使自己停顿下来。现在逐渐养成每天早上或睡前冥想打坐15到20分钟的习惯。
读书和思考。上半年在做毕业设计,下半年gap准备portfolio都是相对自由的时间,有大块时间不受限制,也经常不想干活的时候拿来读书。做笔记和阅读的速度仍旧赶不上买书的速度。对于阅读的焦灼感慢慢在降低O.O。
■ 建筑:
《日本著名建筑师毕设访谈1》
《幸福的建筑》——哲学家眼中思辨的建筑,对价值观和设计的关系有更清晰的体悟;
国美王欣老师的教学实践《如画观法》,泛谈东方山水艺术的《知中·山水》;
启发巨大的《建筑的诗学·坂本一成》,体会到对设计元素的判断取舍和对建构的深刻理解,成为坂本老师的脑残粉;
重读采铜推荐的干货《形式综合论》,并做了笔记,对设计和现实联系的方法论理解更加进一步。
■ 心智成长:
比较实用的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尝试应用到生活中;
经典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采铜的《开放的智力》,做了笔记,重温过去几年各种被启发的思维模型,去年大热的《精进》的初级版本;
加藤谛三《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对比罗素嘲讽满满的《幸福之路》,把个人内心的枷锁呈现得更加客观;
《爱是光着脚的哲学》,美国某大学的一门课,用柏拉图哲学谈论爱情;
《国王,武士,祭祀,诗人》应用荣格的原型阐释成熟的男性人格;
Marva Collin's Way,哈佛《幸福课》里推荐的书目,帮助确立自我建立正确的认知;
Self-Reliance,上本书里推荐的爱默生名作。
■ 散文:
严明老师《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看见一个摄影师的自律、感动和炙热的情感。
■ 社会科学/哲学:
几本《单读》,讨论时代问题——焦虑,数字时代的联接与断裂,创造力;
《禅与日本文化》上世纪向西方介绍日本的禅学家铃木大拙的名作,毕业旅行期间读的书,对禅宗的理解结合正念的知识,感受力max;
《知日》123、《菊与刀》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逃避自由》弗洛姆《爱的艺术》的草创版本,对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有了一套模型 ;
《娱乐至死》Neil Postman的传播学大作,批判电视如何将文化娱乐化。启发自己对技术和媒体的关注,思考娱乐和教育的距离。
■ 小说/传记:
《杜尚访谈录》
《美丽新世界》
《月亮和六便士》
做设计,排版,画图。
毕业设计花了很大功夫做实体模型,留给画图、表达仍旧没有足够的时间。后来磨磨蹭蹭地给作品集排版,学习渲染,犹豫白费了很多时间。最后还是付费报了辅导课,感觉帮助特别大,非常庆幸和感激。不熟悉不擅长的事情当然可以自己学,但要花费很多很多时间成本。请老司机带路,本质也还是要自己学,但是会更有方向,而且心安。好玩的是和老师交流产生的碰撞和逼自己去思考、去花时间把想法画出来,而最后的东西其实到头来发现都是自己想做而以前做不到的,感觉很愉悦。
和朋友在一起。
以前的旅行经常是自己一个人出发,觉得跟人凑单拼行程很麻烦,也常常时间对不上。年初和好友去了一波东北,毕业旅行同一伙人去了日本,虽然路上有很多磕磕绊绊各种牢骚,回忆还是留住了美好的部分。以前的自己虽然喜欢独处,又常常在担心跟朋友少了联系。现在明白相处和独处都是可贵的。
面对人群的自信。
可以说是因为身材挺拔了腿瘦胸大肩宽臀翘,穿衣服打扮也更加有方法可循了。但种种外部原因不如从内心更加接纳自己。消解过去对自我的各种压抑和贬损是一个长期又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伸出触角去试探自己能做的有哪些事情,会收到哪些反应。虽然社交场合的各种尴尬症还不能避免,但是能够做到做自己就好了,并且看到自己是可以选择的:鼓起勇气先开个话题又能怎么样呢,大不了就是冷场嘛。面对别人的各种招呼、打趣有时,偶尔会(因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懵逼反应不过来,但是已经能够学会回应;也比较少会因为别人缺少预想中的回应而怀疑自己。
2、什么事情是我越做越痛苦,越努力越难过的+(回顾过去一年)而又有哪些事情带给你最多的负面情绪,让你感到痛苦和无奈呢?
订时间和订计划。道理说了一百遍没有用,真的做起计划和时间表还是会容易感觉到压力大。客观地判断和审视事情,真的需要自己持续的实践。预计一上午干完的回请一口气干到半夜太正常了。难的还是面对未知去尝试,并且时时退后一步保持大局观。常有的误区还包括,贪多,求成,因而没有耐心,只看到结果而忽略过程。
做无意义的工作,因为不合理的安排导致的加班。年初实习参加投标项目,有过各种荒诞感。每当熬到四五点钟的时候有时连绝望的力气都没有,就是觉得被生活操了只能听之任之。管理上把责任向外推的惰性,真的是既伤害团队做事的士气,又破坏团队成员彼此的信任。通过这个经历更加明确在管理和沟通上自己要学的东西甚多。首先还是从管理和理解自己开始,合理地安排任务。
想要一步完成一件没做过的事。
没画过的图想一次搞定。没做过的动作想一开始就上最大重量。没思考过的idea想一次实现。都是让自己感觉到想逃的完美主义。目标在能力圈之外,连定义都无法清晰,操作步骤无法具体,试错过程无法确定,强行要求自己怎么可能不拖延T.T。
3、找出自己的状态,换成Z点
首先是帮助自己觉察出“没有”的状态;
其次是给它一个停顿或者缓冲,帮助自己找到进入“有”的状态
方法论:
1)做几张检查清单,并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步完善
■ “没有”状态 / 努力态的标志CheckList:
1 只想到要完成、一蹴而就,忽略过程;
2 想到要做的事情很多、太多,感觉到没有缝隙和空间;
3 未知和不确定感太强,信息混成一团无法组织起来;
4 害怕承担后果,对预设的失败感到无法承受、焦灼;
5 想到还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做,烦躁不安,担心没有时间;
■ 回到“有”,找到完成态
1 提醒自己注意具体行为的操作步骤,开始的动作,写下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区分思维困难和体力劳动;
2 提醒自己耐心和勇气,不要对100%的安全感抱有幻想,无论在做事还是在其他事之中都要感觉到自己的呼吸
可以做得慢一点,甚至差一点、草率一点,但要有行动,要去完成作品;
3 提醒自己要去试才知道结果,要去写下来才知道有哪些可能,怎么做选择
4 提醒自己对自我能力和客观标准的认知是不准确的;自己尚且配不上的东西不属于自己;
如果失败了也是允许的,考虑后备方案;
5 提醒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尽管如今仍安排不力,但每天的时间有限,做当前最重要的即可。
2)善用纸笔,帮助思考和选择
觉察之后,将困惑、疑虑、焦灼等等情绪面对的东西写下来,把那个弱小的自我变成这几张纸,让自己成为提建议的老司机。
暂时解决不了的/不必着急解决的问题,可以记在本子上以后再说。
对纸笔书写,建立运用思维模型的习惯
E.G. 列表对比优劣
3)进化论(实验/试错)+接下来五分钟能做什么+深呼吸运用正念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