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意识的写作
昨晚被老公问了“每天写文章,有什么用啊?”引发了我对为什么要写作的思考;
之前我对坚持写作的理解为:
- 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不断梳理自己;
- 通过输出,提升学习的效果;
- 精要主义
最近学习《精要主义》,了解了“精要主义”提倡“更少,但更好的精要生活!”;提倡“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间。”
精要主义者要辨别出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要主动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观察、探索、质问、思考。将有意义的少数从无意义的多数中甄别出来。
如何才能甄别出有意义的少数?
精要主义建议我们要主动创造独处,不被干扰的空间,从日常事务中抽离出来,观察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生活、习惯,主动思考、确保我们是主宰自己的一天,而不是成为这一天的奴隶,即通过观察,反思,发现我们的一天,是无意识的随波逐流,还是有意识地,主动创造更好的人生。
- 有意识的写作
人都是善忘的
之前虽然也会有学习,思考,但都是随机的,而且只是当下有启发,时间一久则忘了,以致于经常掉进同一个坑,经常下意识的采取同一种行为,经常做出情绪化的决定,经常努力了,却依然迷茫;
学习了精要主义的思想,突然醒悟,写作也是一种抽离方式,我们记录自己的想法,记录我们的思考;当我再回顾的时候,就会跳出当时的情景,发现自己隐藏的思维模式,发现自己的思维局限,结合从学习的新认知,主动去调整自己的视野,重新聚焦,找到焦点,甄别出有意义的少数。
今天的反思
今天,之前推荐我去他们公司面试的朋友来电话,质问我为什么没有告诉她,那位业务老总对她的评价?以及面试时,聊到的所有关于她的内容。
面对这样的质询,我很无语;
面试时,那位老总确实隐晦的表达了对我朋友的不满;
面试结束后,当我朋友问有没有谈到她时,出于不了解实际具体的情况,不满背后的原因,那位老总的真实为人,以及她和老总的合作关系、利益关系,也不清晰那位老总对我朋友的不满是否属实?更不希望让我朋友尴尬,因此没有贸然告知。
至于面试时我对她的评价,更是子虚乌有;一直秉持不了解事实真相,绝不冒然评价一个人;更何况我跟她已经分开近2年的时间,我们都有可能在改变,我不能用两年前对她的认知,来评价今天的她。因此,当那位老总让我评价她时,我只是从自己作为这个岗位角色,需要提升的点进行了回复。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分享了面试时,那位老总的一些观点,当时只是站在他是部门管理者的角色来观察、理解,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比较认可。
今天,朋友跟我说了很多他们之间矛盾的前因后果,那位老总之前的工作背景、工作方式、领导方式、为人处事,以及他的家庭环境。
我不知道她说得真实与否,可从她提供的信息背景,回顾昨天文章中我对他的认知,给我一个深刻的教训;
- “一个人的观点,不能贸然接纳;认识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的成长环境,他的文化背景,他的历史经历;每个人的观点都被这些因素所限制和决定。”
- 每个人的观点,或者提问,都有他的动机,都有他的立场和利益;因此在面对一个人的观点时,在回答一个人的提问时,一定要慢下来,慢下来,不要急于接纳、不要急于回复,先要思考他提问的动机可能是什么?他基于什么样的依据得出的观点?
- 不能贸然对一个人,一件事下结论;也不要贸然去评价一个人;如果不得已对方非要你来评价,也不能针对人,而是针对角色,从自身的思考来回复。(由此可见,职场上的坑无处不在,一定要及时记录,不断回顾,不断反思)
最后,对于朋友推荐的工作,尤其还要一起共事时,一定要多方面了解内部的具体情况,了解上下级的关系,了解他们的权力、利益走向,不要片面听从某一人的观点,要主动尽可能收集更多的信息,判断自己进去后有可能角色,是会被当枪使,还是会被成为炮灰。
写作,记录过往的经历,记录我们当下的思考,记录学习的新知;也别忘了定期回顾复盘,发现自己固化的思维模式,挖掘自己最关注的焦点,主动去掌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行为,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