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唯一的,除却基因面貌的不同,我相信每个人真正想要的也不尽相同。我这里说的真正想要的与兴趣、爱好并不相同。指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想要了解什么样的真相,想要探究生命的意义等等,而并非指打球、看书、绘画等具体的行为。
然而常见现象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不过这也并不能全怪我们自己。因为从幼儿园开始,到高考结束,我们绝大多数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老师教的也都是这类题型该如何解答,这种作文怎样入手。个性、内在的自我长期的受到压抑,乃至于到了大学,突然的解放竟让我们变得无所适从。
以前一直有老师叮嘱我们,要考大学,考好大学。然而,真的到了大学,没有人再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于是各种经世致用的学说、理论、说教层出不穷。选专业应该选好就业的,工资高的,轻松的,容易成功的等等。很少有人会选到真正想要的,充其量选到自己感兴趣的,当然更大多数选的是不讨厌的。
这样很容易出现学到后来,对本专业没了任何兴趣,上课不相听,作业不想做的现象。这样也可以毕业,只是说四年的大学时光并不会增长些许真才实干。
当然有很多人可能会反驳,专业只要不妨碍你做好它就够了,没必要是感兴趣的。因为兴趣可以放在业余时间,既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陶冶情操,日后不会因为金钱而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这样工作、生活都可以很有滋味。而且社会是很复杂的,有太多的限制因素不会因为个人意愿发生改变。
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选择是非常理性的,但既然人只活一辈子,为什么不去追求真正想要的呢?是的,我可能选了个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但是可以换啊。从来没有人要求你选了这个专业,一辈子就只能干这个了。当然,可能有人会质疑,怎样才算是真正想要的?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既然我们说的精神层面的追求,自然跟精神世界有关,跟价值观有关。我们来这世上一遭,至少是要搞清楚点什么吧,从而来回答内心的困惑与不解。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是对世界最好奇的,好奇周遭的一切。大人反而没那么多好奇了。是他们足够智慧,洞悉了世界的样子了吗?是他们经验足够多,知道了社会的规则吗?我想大多数迫于生活的压力,最初的好奇被压缩得没了多少生存空间。可是总有人会保持好奇的能力,和社会的压力抗争,继续去追寻内心的困惑。比如这个社会运转的逻辑是什么样的,具体点的如三农问题是如何出现的,以往都有哪些解决措施,将来可能有的应对措施,影响三农问题最重要的因素是哪个,应该从哪些方面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遵从内心的困惑,从而选择可以帮助我们解惑的专业或工作,做到生存与追求两不误,何乐而不为!
那么怎样发现内心的困惑呢?我想主要是扩大你的接触面。如果说我们的认知范围是个圆形,那么接触得越多,圆越大,从而会发现不知道的会更多,最后自然会找到自己最想了解的是哪方面。具体的方法可以是看书、与人交流、旅行、看电影等等,喜欢哪一种用哪一种。
内心的困惑便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前进路上最佳的指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