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最开始读到这二十个字,简单地理解为人的生命是很贵重的,失去了性命,一切都没有了。可是,如果人没有了爱情,生活变得平淡无味,就算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但是,人最不缺少的是自由,即使有了爱情和生命,也是不快乐的。可见,自由是最重要的,为了自由,爱情和生命都可以牺牲。后来,又了解了诗人的生平,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祖国匈牙利被沙俄占领时期,为求民族、国家独立参加反抗军,终为哥萨克骑兵挑杀。作此诗目的不仅仅是简单写写爱情,更多可能是是为民族、国家独立而作,鼓励追寻自由的国民反抗帝国主义,他最终倒在了追求自由的路上,埋下了这颗种子,帝国的暴政早已被推翻,想必倒下的那一刻,他也是幸福的、快乐的吧。
从小就有一个大学梦,也一直为了这个梦想而努力,为了这个梦想,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挑灯夜读什么的也都不在话下,终于,在成年之际走进了大学校门,来到了曾经企盼的自由天地。于是乎,我们似乎觉得很自由,有了大把大把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不用再像高中那样要天天窝在教室里了,也可以随时打游戏随时玩乐了,甚至要不要去上课都要看心情,总之,可以随意做自己想做的事,尽情地追求以前失去的快乐。同样,在这里,父母不会天天唠叨我们要好好学习,也不会有人盯着你不要去玩游戏,更不会有人监督你的学习状态......大部分时间,确实特别自由,当然,除了考试周以及生活费快没了的时候。
于是,大学就有了这几类人,有人沉迷于图书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年努力下来他们大多保研去往更远的远方;有人热衷于各种学生活动,在学生组织、社团中锻炼自己,他们认识很多人,毕业后朋友遍天下;有人忙于兼职,做各种代理,他们早早地实现了经济独立,更早一步踏入社会;也有人游戏成了生活的全部,键盘声是他们耳中最动听的声音,似乎告别了学习,最后甚至两手空空走出校门;当然也有人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也顺利毕业,努力了许久,发现自己还是那个普通人......时常在思考自己是属于哪一群人?到底怎么样的大学生活才们真正想要的生活,或许一直在羡慕别人的大学生活,可话又说回来,又会有多少人一直在羡慕我们的生活呢?可以说不论属于哪一种人,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大家也都是在自由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只是方向和结果不同罢了。
自己从高中开始就关注南方科技大学,当年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记得当时最响亮的一个口号就是“去行政化”,具体操作以及结果如何,不作评说,因为我自己没有进入这所大学,作为一个局外人,自己的观点肯定是片面的。 大二时看了一部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革命静悄悄》,着实震撼,前些天又读了同名书籍,尤其是关于大学生活这一方面,真的有很多体会。陈丹青老师的那段独白
“我最可怜现在的大学生,就是一点都不自由啊,我前天到北大去讲演,整个校舍都是崭新崭新的,不可以有学生任何自己的告示牌,不可以有学生任何自己贴到墙上去的东西,所有校园都在提醒你,谁在管你们,你们应该听谁的话,你们应该怎么做。每到一个地方去,人挤得满满的,我一点都不高兴,因为我知道他们有多无聊”
依然记忆犹新,自己也时常在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才算是自由,后来又一想,既然说无法改变这个环境,那就去改变自己的内心。然而又身处这个环境,又必须去适应这个环境,于是,渐渐迷失了自己,原本自己认为还算精彩的大学生活在别人眼里却是那么无聊,依然那么多制度化的东西约束着我们,自由的气息还是有些淡……这一切,又该何去何从?或许,只有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吧。
读大学,我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这两者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