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ONE
——你为什么单身?
——没等到合适的。
这句话成为众多单身狗安慰自己、敷衍别人的惯用语,说的次数多了,在防止别人进一步询问你感情状态的同时,自己也逐渐深信这套说辞。是啊,我在等一个合适的人。我化成了望夫石,依然等不来合适的人。
那么,怎样才算你口中所说的合适的人呢?
你要求他活儿好,又希望他不粘人。你要求她貌美如花,又希望她能赚钱养家。你要求他在职场风生水起,又希望他能时刻顾家。你要求她完美无缺,又希望她能包容你所有的缺点。
你有那么多要求,你要找的根本不是合适的人,而是完美的人。
当然,这里所说的完美的人并非要求对方十全十美,而是能够时刻满足你对配偶的幻想,尽管这出于你的欲望和需求。以自己的需求为标准,贪婪地苛求对方满足你的欲望,要求对方契合你的需要。只有这样,你才找到了最适合的另一半。
所谓合适的人,实际指的是完美的人,只不过替换成一个稍微温和的形容词,显得自己的欲望不那么赤裸裸。
另外,合适是一个伪概念。你可能一辈子也遇不到合适的人,因为合适的标准永远在变化,你最多能找到此时此刻、现阶段最为合适的另一半。
我喜欢街边的各色小吃,他却满脸嫌弃。他喜欢看悬疑片,我却常常摸不着头脑。我喜欢养花做糕点,他更喜欢打游戏。不过,这些都没有关系。我们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磨合,逐渐成为对方更合适的人。
合适不是要我们完美契合,就像螺丝和螺母完全配套,而是,我们珍惜我们合适的部分,包容我们不合适的部分,让这个二人世界持续性地有机运转。通过我们双方不断地磨合,达到欲望和需求的动态平衡。
PART TWO
很多的情侣分分合合,从认识到决定在一起的速度快到令人咂舌,让人觉得他们对待感情如同游戏一般,太过草率又缺乏真诚。
如果你非要说爱情来得丝毫没有道理,我相信。星光下的回眸一笑,解题时的抓耳挠腮,职场上的指点江山,都足以成为你爱一个人的粗糙理由。
可是,分手的理由却荒诞得似乎一个玩笑——你不合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以爱或是不爱衡量对方,反而揪住是否合适作为感情的评判标准。我喜欢你,但我们不合适,那么我们分手吧。
合适是一个伪概念。从某种程度上,“我要和你分手,因为你不合适”和“我爱你因为我爱你”一样,理由不清晰甚至不够充分,却在你的内心扎了根。
你成了安徒生笔下的公主,即便睡在垫有二十床被褥和鸭绒,也依然能感受到一粒豌豆。对方成了那一粒豌豆,成了你睡不踏实的障碍。直到双方分手才得以解脱。因为,你的内心萌生出一种执念,这个世界上必定有一个人与我最为契合,我们会是彼此最合适的伴侣。我要等他,因为他也在等我。
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不停地称赞对方,向自己证明对方多么值得爱,你的选择如此完美。当你不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不停地挑剔对方,向自己证明对方多么不合适,再和他多待一秒都是浪费生命。
分手的时候称对方多么得不合适,感觉像是在打自己的脸,因为前不久选择和对方在一起的也是你。
PART THREE
1991年5月的一天,还处于单身状态的铁凝冒雨去看望冰心。
“你不要找,你要等。”90岁的冰心老人这样嘱托铁凝。
最后,50岁的铁凝等到了华生,用了几乎全部生命才等来她的爱情,守得爱情花开日。
这则故事让人唏嘘不已,冰心教导我们,宁可等不到爱情,也不要凑合将就,等待爱情本身就是件美妙的事情。
对此,好友A却嗤之以鼻。她怏怏地说:“该来的时候就会来,我就是信了这句话,才单身至今。”
“你不要找,你要等”这句话本身说得没错,只不过,好友A认为还欠缺后半部分“该出手时,就出手。”
对另一个人心动的瞬间确实存在,但“最合适的人”却不见得存在。合适具有相对性,你最多找到此时此刻最适合你的人。试想一下,你并非一成不变,你对合适的定义和标准也在波动,又怎么能奢求找到最合适的另一半呢?
有一场热门Ted演讲,中文名是《20岁光阴不再来》。主讲人有这样一个比喻:游戏的规则是所有人跟随音乐转圈游戏,当音乐停止的时所有人要尽快找到座椅坐下。比较特殊的是,座椅的数量比游戏参与者人数少一个。
“20多岁的时候谈恋爱就像玩抢椅子,每个人都在东奔西跑地娱乐。但是在30岁左右时音乐停止了,每个人都开始坐下。我不想只有我站着,所以有时候我想我嫁给我丈夫是因为他是我30岁时离我最近的椅子。”
主讲人提出:经营婚姻的最佳时间是在你结婚之前,这就意味着积极选择爱情。
有位前辈不仅职场顺风顺水,婚姻生活也经营得当,令人羡慕。有人请教她所谓的“驭夫之道”,她戏谑地说:“看准了对方,就下手。两个人过日子,难免有波折有摩擦,更重要的是相互包容磨合。对方是我一手‘调教’出来的最合适的伴侣。”
找不到合适的人,这句话不应该成为你单身的原因,也不应该成为感情生活经营不当的借口。
你可能一辈子也遇不到最合适的人。趁你还年轻,务必把握时间,开始经营自己的感情生活。积极地主动选择爱情,去磨合,让彼此成为对方那个合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