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上大学后,总会时不时地就想起初中的生活,后来发现并不是我一个人会怀念这段日子。
每当想起这段时间,总会发自内心地感叹,这段时间也许是我学生生涯里,甚至我这一生中(在我以后的生活没那么无趣的前提下),最快乐的时光吧。
有时总会问自己,是什么让自己觉得,初中的生活会比高中的奋斗、大学的安逸更让我铭记呢。
大概是那个时候,做的很多,想的很少吧。
而构成我初中生活的,大抵是由回家的路上,车窗外暖黄色的夕阳,在班里和大家的快乐与摩擦,在瓦二的一切组成的。
记忆中的那个学校,那幢“布达拉宫”,那小小的椭圆的操场,那破旧却承载了许多温暖的瓦二,也许现实里已经不存在了,但在心中,那一切永远鲜活,永远崭新,永远熠熠闪光。
前些日子看到主席转发大蘑在初中毕业之际写下的瓦二印象,那尚未成熟却真挚的文笔让我一下子就回到了以前,字里行间的一幕幕景象,在我心里清晰地铺展开来。我以为我早就忘了或是记忆模糊了,但我并没有。
我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去写那些比较好,现在的我当然无法像以前一样一边疯狂用感叹号一边吐槽再打许多个哈哈哈哈去重构那些故事,所以我写的一定不会太有趣,但我在与他人说这些故事的时候,都是手舞足蹈,特别热情洋溢的,因为我真的,很快乐。
我曾经和大学室友讲起这段历史,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讲完之后有一些舍不得,有一点失落,因为我希望这一段回忆,是无穷无尽的,甚至延续到今天。如果足够简洁的话,也许不长的篇幅就能装下我这些回忆了,但我其实是一个非常爱写废话的人,也不喜欢后续对自己的文字进行删改,其实我对许多事也是这样的态度,所以,我慢慢写,你慢慢看。
我不会像写小说一样(其实我也写不成小说)去写这段回忆,因为那些故事都一块一块地存在我地记忆中,我只能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讲。
瓦二,全名瓦房二号,是中学学校边上的两座瓦房之一,本来是给食堂阿姨住的地方,不过稍微粉刷一下就让学生住进来了,我们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也是最后一批。瓦房一号是隔壁班的女生,瓦二就住着我以及其他十三个女生。我们离开之后,再来的人都只是短暂的住了一下就搬走了。之前还听闻学校建筑因为种种原因被定为危房,里边的学生都被迫分散到别的学校继续学习。所以,瓦二基本上就不存在了,也好。
这间房里,住着十四名正值花季的可爱青春大方开朗的女孩儿,包括永远风风火火,干劲十足的主席;文笔很好但本人也十分跳脱的大蘑(大家都叫她总理,但大蘑是只有我才能叫的外号,哼);声音尖尖同样文艺却也泼辣的曼姐;个子高大却很温柔,性格很好的韦心;喜欢看各种网文,喜欢古风,白白嫩嫩的猥琐(我为什么要给她起这样的外号...);皮肤白白的,瘦瘦的,手指很好看的,文静的舍长;小道消息来源,不算特别活泼但内心世界异常丰富的璨哥;颜值高唱歌好听却傻傻的,瓦二的快乐源泉LC;大大咧咧,唯一能和主席对打的仙姑;当时特别喜欢鹿晗的仙女李阳;个子小小,随时能激发别人保护欲的可爱的小锡;瘦瘦的,在床上能蜷成各种姿势的村姑;智商和LC十分匹配的,看起来很无辜的夹子;以及时而能“精神分裂”成她们十三个人当中的每一个人,的我。
一般和别人讲起瓦二的故事,我都是这样开头的——
其实我初中就开始住学校了,而我初中的住宿条件,让我有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住宿条件我都可以接受的能力,有多差?你想不到的差。但是!我初中的住宿生活可丰富了,这说起来很长,需要很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