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第一次听说这部电影是在大二那年电影选修课上,有一次老教授让每个人写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电影,旁边的男生不假思索地写下了这个名字。当初看到名字,我还在想,好像有点无聊的样子,过了半年左右,国内出了一部名字听起来很类似的名字,没错,就是《横冲直撞好莱坞》,看来这部电影之后心里默默地下决心,我是不会去看宝莱坞的。这次的契机让我找了一个晚上去看这部电影,是真的很棒的一部电影。我提过自己的标准:可以让我带入感情的事物就是好的,无论是看书、电影或者是听歌。
All is well.兰彻的这句口头禅从头到尾,刚到学校的时候被学长欺负时,一句all is well之后就开始反击。从此,这句话就变成了事情转折点的代表。考试结束出成绩时,告白时,女神的姐姐生小孩子时。有信仰总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在这个繁冗的世界里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净土。尤其是对于印度人这种有种最忠实的信仰的民族。
兰彻在整部剧里都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物,有点像国内现在说的“学神”。是那种我们玩着玩着就学得很好的学生,还好电影里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我是真正的喜欢工程”。果然,热爱才是最大的动力。它也很直接地告诉我们,只有热爱没有用,你还要没有压力地一心一意往前走。有了压力,你可能会想Raju一样一直无法成功,甚至像Joy一样会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
关于片中提到的教育方式,在国内好多人都会有同感吧,毕竟电影里表现的教育顾念和国内大同小异。填鸭式的教育,尤其对于大学来说,从大一入校就开始讲理论知识,从大一到大四,从理论知识到理论知识。大学是按照培养学术人才来培养学生的。尤其对于工科类而言,更重要的实操被置之不顾,大多数实操机会都被学校借以安全的名义改成了参观学习。老师要求我们像电影里那样说出书本上的解释。清晰地记得在上课时老师让兰彻给出机械装置的定义,跟我大学时的第一节专业课大同小异,只是,老师并没有让我们给出定义,只是简单粗暴地在课件上打出机械装置的定义,给出几个小动画向我们展示什么是机械。国内这样的教育方式,和印度对于而言,填鸭式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还记得Raju问校长的那句话吗?“如果我找到了工作,有一门课差一点点就要通过了,可以去上班吗?”在国内,在大学里,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每年有多少人因为这种情况放弃工作,更有甚者放弃生命。我们生活在一个体制的社会,父母也都会说:如果这样的话,五年后的你的朋友们有房有车有妻子,你要怎么抬得起头?于是,为了让父母安心,我们开始照着他们安排的路走,生怕行差踏错。可是,五年后,心里对父母对当年那个轻易妥协的自己真的不会有埋怨吗?我宁愿五年后埋怨自己的鲁莽,也不愿意埋怨全心全意爱我们的父母。
还好,电影是理想化的。向我们展示了生活的无限可能。兰彻有一句台词”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我们可以追求电影中的卓越,现实生活可能就会给你想要的一切,至少会离你的理想更近一步“。当深陷泥泞无法抽身时,也愿你可以把手放在心口说一句“All is well”然后昂首阔步大步往前走。
其实我一直有个问题,为什么印度片名的翻译都这么雷人,比如《三傻大闹宝莱坞》比如《我的个神啊》还有《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这种名字真的会错过电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