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将人员住宿场所与加工、生产、仓储、经营等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内的多合一场所越来越多,这些场所多为沿街门店和三小场所。这类场所大多可燃物多,住宿场所和加工、生产、仓储、经营等场所没有严格的防火分隔,消防设施不健全,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极易发生各类火灾事故。
——如何检查消除沿街门店和三小场所的火灾隐患——
沿街门店和三小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当将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防火灭火措施、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人员疏散逃生知识等作为培训的重点。使员工知晓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的预防措施,会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1、检查是否超负荷使用电器设备,沿街门店和三小场所不应使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不应使用电热炉、电加热器、电暖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毯等大功率电热器具。
2、单位内部的重点部位、区域和重点岗位防火措施落实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人员在岗情况。
3、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且生产、储存、经营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自动喷水局部应用系统。
4、员工宿舍的外窗或阳台不得设置金属栅栏。当生产、储存、经营部分外窗或阳台必须设置金属栅栏时,设置的金属栅栏上应设置平开门,并在生产、经营时段保持开启状态。
5、查看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楼梯(封闭楼梯间)是否畅通,有无锁闭;安全疏散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6、查看用火、用电、用气有无违章情况,电气敷设、使用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内部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是否到位、完整有效。
7、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应确保人员在火灾时易于从内部打开;疏散楼梯宜通至屋顶平台;人员住宿宜设置在首层,并直通出口。
8、不应使用、存放液化石油气罐和甲、乙、丙类可燃液体。
9、装饰装修材料应使用不燃、难燃材料,禁止使用聚氨酯类以及在燃烧后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的材料。
10、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等处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设置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
——沿街门店和三小场所人员逃生疏散方法——
沿街门店和三小场所必须另外设置室外疏散楼梯,且每层均应设置通向室外疏散梯的安全出口;当住宿人数不超过5人且建筑层数不超过四层的场所,可采取设置逃生窗,配置逃生梯、逃生缓降器或架设通往相邻建筑物的逃生通道等方式,作为第二逃生出口。但假设没有这些应有的消防基础设施,当发生火灾时,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这几种方式进行逃生自救。
1、要保持冷静。在发生火灾时,保持心理稳定是逃生的重要前提,先观察火势,再决定逃生方式,运用学到的避难常识把灾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熟悉安全出口位置,服从工作人员的疏导和指挥。进入沿街门店和“九小”场所时,应首先观察和熟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失措,应及时向临近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方向逃生;疏散时要服从工作人员的疏导和指挥,分流疏散,避免争先恐后,朝一个出口拥挤。
3、利用现场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逃生,学会随机应用。如将毛巾、口罩用水浇湿当成防烟工具捂住口、鼻;把被褥、窗帘用水浇湿后,堵住门口阻止火势蔓延;利用绳索或将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结绳自救。
4、用浸泡过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用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
5、当实在无路可逃时,应选择有新鲜空气、有水源的阳台进行避难,用湿毛巾紧塞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但切忌钻到床底、阁楼、橱柜等处避难,因为这些地方可燃物多,且容易聚集烟气。
6、想办法引起救援人员注意。发生火灾时,可在窗口、阳台或屋顶处向外大声呼叫、敲击金属物品,白天应挥动鲜艳布条发出求救信号,晚上可挥动手电筒或白布条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7、应根据火灾发生时的风向来确定疏散方向,迅速逃到火场上风处躲避火焰和烟气。
“”三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十规定
1、不得搭建木阁楼住人。属钢混结构的阁楼,要有独立的安全出口,且原则上不得住人;如果夜晚需要有人留守,不宜超过一人。
2、需设置厨房的地方要用砖墙分隔到顶,独立设置。
3、电线要加套管,并安装防护开关,不准私拉乱接电线或使用超负荷电器设备。
4、不准使用可燃材料装修或分隔房间。
5、配备符合规定的防烟防毒面具、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等,每30平方米的空间配备一具ABC型干粉灭火器。
6、不能堵塞、占用消防通道。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必须保持通畅。
7、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要定期接受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学会报警、逃生、灭火。
8、住人的出租屋内不准设置“房中房”,要有首层直通天台的楼梯,中间不准设闸门,每层都要有安全出口。
9、严禁非法生产、经营、储存、销售危险化学品。
10、严禁设置“三合一”小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