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变化,明晰未来教学新方向,2022年5月6日下午两点,王秀红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组织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了新课标解读线上教研活动。听了专家的解读,结合对课标的阅读,由了一点自己的领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由课标组核心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为大家呈现,吴教授的讲解,从宏观上为我们解读新课标,指导教学实践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吴教授首先对比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课程标准目录,宏观上把握了课标的新变化:第一,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养的核心素养包含的重要内容。第二,新增了课程内容部分。第三,增加了学业质量、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接着,吴教授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从五个方面细致解读了课标新变化。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设置和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的设定,倾向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素养提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二、优化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三个不同层次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体现了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变革,明晰了语文学习与教学的规律,呈现出“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征,强调了“学习单元”的重要性。吴教授特别强调结构化的课程内容,需要关注学习任务群的内部结构,各个任务群之间的关系,及与普通高中阶段的衔接。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吴教授为老师们呈现了学业质量的研制思路、基本框架、重点关注的内容,为老师们理解课标标明了重点。
四、增强了指导性。这一部分,吴教授主要从核心素养,评价建议,教、学、评一体化,教材编写建议,及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几个方面,对课标进行了分析,为老师们继续深入研读课标,用于教学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加强了学段衔接。依据课标要求,吴教授提醒老师们幼小衔接的过渡,和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段间的衔接,以及课程目标在义教和高中方面的衔接。
纵观新版课程标准,从吴教授提纲挈领的解读中,我读到了新课标对人与精神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变革越来越趋向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从核心素养出发,以活动任务为驱动,处处彰显独立的人的成长,关注人在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和行动能力,关注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关注人的行为,还是精神成长,都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方面。这一切从新课标设定的育人导向的总目标中可以清晰地彰显出来。除此之外,关于课程内容的设定上,尤其是六个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群的设置,都在强调学习的系统化,人是完整的多维发展的,从幼儿到少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人生的几个阶段割裂开来进行研究,而是注意其中的紧密衔接,以线性的培养系统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所收获。
我们很早就知道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却还时常替学生做决定,时常以空空的说教让学生去体会,却往往忽视了行动的重要性。近年来兴起的项目式学习就赋予了学生行动的力量,通过任务的设定,让学生走进真实的情境中,走进人,走进社会,成为有思想有意识有思考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样以任务驱动为指向,以真实情境为学习场域的新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教育新的形态。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内容,必将造就新的教师,新的教学之道。学习永无止境,如何在繁杂的信息化时代,走出一条实在可行的阻止学生思想和行动可能双重堕落化的教学之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是每一位教师应该,也是必须思考和实践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