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蒙台梭利写的《有吸收力的心灵》。它讲述了婴幼儿及儿童的天生品质,具有主动吸收家庭提供的环境的一切对他成长有益的行为习惯。儿童是创造者,是渴望独立的小大人。是家庭关系的润滑剂,为社会的和谐,做了极大的贡献。
今晚和孩子视频,他叫了一声妈妈后,就转身爬到沙发靠背的上方,然后纵身一跃,跳到沙发座椅上,这样反复几次。然后对着手机做比划,示意让小姨对着他视频,好让妈妈看到他的活动。他示意完,又回到沙发上,使出吃奶的力气,蹦蹦跳跳,就像跳蹦蹦床一下,弹跳。跳热了,一边脱外套一边蹦哒,高兴得手舞足蹈。
希望被人关注着活动的习惯,在他快满一岁的时候,就开始显现了。这也是一种跟亲密关系的妈妈,互动的一个小小表现。
还有一个习惯,妈妈给他拍完照,他总是不忘记来点开手机照片,仔细观看,手指指着照片,嘴里偶尔呜哇呜哇的讲。
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逐渐形成。他意识到“我”,被记录下来,去审视照片里的人,场景。拍照时,还不忘记摆个pose。
前面看了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蒙台梭利写的《有吸收力的心灵》。它讲述了婴幼儿及儿童的天生品质,具有主动吸收家庭提供的环境的一切对他成长有益的行为习惯。儿童是创造者,是渴望独立的小大人。是家庭关系的润滑剂,为社会的和谐,做了极大的贡献。
在生活中,婴幼儿儿童孕妇受到伤害的事件,更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与讨论。婴幼儿及儿童的一举一动,不仅牵动着一个家庭,还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
我们总是想保护孩子:习惯性地按照经验,给孩子设置了很多他们未知的限制和障碍。不允许吃饭米粒拉桌子上,不允许用手抓饭,不允许在地上爬,不允许……危险。
而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了独立,与养育他的亲人,斗智斗勇,扫除锻炼独立性的障碍。
这可能包含一些策略,讨好,哭闹,卖乖,撒娇,故意破坏物品等行为,引起你的关注,测试你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与亲人的互动,恰恰一起建构了孩子行为习惯,甚至思维方式的最初模型。这也是家庭文化传承接力的过程。这里不去评判这种互动的积极与消极性。
在孩子长大以后,他儿童时期的行为习惯,解决问题的方式,常常夹杂着父亲或母亲的习惯,或重或轻。
孩子的成长,父母或者亲近的养育人,是不可或缺。同时家庭文化在养育的过程中,得以传承和创新。
育儿先育己。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先做好,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尽量让自己成为理想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