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中有了这个题目之后,我又看到了一篇文章,写得是一个编制内老师辞职之后的感悟。
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当我辞掉这份工作的时候,很多人对我说:‘你一个女孩子,不当老师还会干什么?’”
很不巧,今个儿早上,刚好有人对我说过类似的话:“你一个女孩子,最重要的是找个好人家嫁了,一个人和男人一样在那里瞎折腾啥?”
说这话的是我同事,一个老前辈,整天说自己工作太多任务太重,却又时不时地跑过来和我们聊天,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
每次她们聊得欢,我都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自个儿待一会,免得脑子里那些构想和计划被替换成了家长里短。
有时候看我午休的时候叼着鸡腿在电脑上噼里啪啦写报告,前辈还会“好心”地劝告一句:“做多做少都不是你的,那么拼命干啥?”
“可是时间是自己的,成长也是自己的啊。”
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回了一句。
“哟,就你现在干的这个工作,两千多一点的工资,再怎么努力还能成长到哪里去?”
前辈半是惊讶半是嘲讽地哂笑了一声。
估计她在惊讶我和他们不一样的想法,又在嘲讽我的不知天高地厚:
“我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十年,现在工资才五千多一点,都不够我给我孩子报兴趣班的。”
“就是,你现在还好,没有家庭和小孩,房子也是爸妈的。还是趁现在多攒点钱,然后找个好老公嫁了比较实在。”
李姐帮衬着说。
“我为什么经济上要靠老公?”我说。
“你是没有经历过,别说你那点工作,就是我的,我也养不活我自己。”
前辈说:“想想没地方开源,就只能节流,上次陈姐约我去逛街,我说不去不去,我都好久不敢买衣服了,怕一买钱又没了。”
“为什么不能开源,非要节省?不断学习成长的话,钱自然就会赚到的。”我说。
“就你?在这个岗位上,你再成长最多就是我这样,能有什么出头之日?”
“难道要一辈子待在这个岗位上?”
“不待在这个岗位上,你还能做什么?”几位前辈异口同声。
我有点理解了那个辞职的老师的心情,因为她在文章里面写过另一句话:
“我之所以不再想当老师,不仅是因为钱少事多离家远,更是因为我在26岁的年纪,就看到了我36岁、46岁,甚至56岁时的生活,这种日复一日的绝望,几乎将我逼入谷底。”
我想我终于明白了,自己那么做是为了什么:
别人工作间隙玩手机、聊天的时候,我一个人把我做过的工作做成流程和标准,给一个个文件夹标码编号,建成一个工作系统;
别人打瞌睡的时候,我一个人在旁边把专业书一遍一遍地看熟、标注、做题训练;
别人下班回家,吃饭看电影的时候,我一个人跑回家,在电脑前一个一个地码字;
别人在朋友圈里晒风景的时候,我用大半个月的工资办了健身卡,在教练指导下一遍又一遍地上举、下蹲;
别人在家里葛优躺的时候,我穿梭于各种课堂之间,记下一本本密密麻麻的笔记……
这一切努力,似乎都是在对那句魔咒般的话,做着无声而有力的回击:
“你不做现在的工作,还会干什么?”
有时候,我也会迷茫,也会摇摆不定。
我牺牲了那么多轻松时光,为什么我就不能也像别人那样,工作应付一下,回家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干就是睡大觉,双休日天南海北地出去浪?
似乎这么做,天也塌不下来。
而且看起来,我并没有比同龄人过得好多少。毕业后我换了几个行业,做过好几份完全不同的工作。
我的专业是我们学校最顶尖的,所以出来的毕业生都很抢手。
我的很多同学一毕业就待在实习的公司,做的是和本专业对口的事情,第一年的工资就是四五千起步。
不像我,到现在的工资还在最低工资标准上下徘徊。
但是我知道我所坚持的是什么,我希望我的人生是绚丽多姿的,是无限可能的。
我知道我选择的这份工作,工资不高,同事们的学历也都不如我,但是我能从中得到以后创业的路上,我想得到的那些经验和人脉。
最关键的是,这些都是我喜欢的。
专业再好,工资再高,在世人眼里再风光,终究最亏欠的是自己。
我的一个老师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大学毕业之后不再学习和成长,那么他一辈子都会活成大学刚毕业时的高度。大学的文凭,就是他一生发展的天花板。”
学习不能给你带来金钱和名利,却能提升你的眼界和格局。你的眼界和格局有多大,思维上的高度就有多高;你思维上的高度有多高,未来的天花板就有多高;未来天花板有多高,就决定了你拥有的社会资源有多少。
套用之前在网上很火的一句话:“有的人在二十多岁就死了,只不过等到八十多岁才埋下。”
我不想一辈子做同样的工作,在同样的风景里,一遍遍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然后用我的天花板,去局限我的孩子,让他不断重复着我的人生。
所以每天的学习和成长,不一定能让你现在过得比别人好,甚至有时候,因为坚持不和别人一样,还会过得比别人更糟糕。
但是相信我,未来的你,一定能比大多数人飞得都高。
别让别人的格局,局限了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