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青春之梦 陈吹 14岁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家乡始终是我们念念不忘的港湾。家乡,是我心中镌刻痕迹最深的山水画。高山,每次踏足这片神圣而又圣洁的土地,一种难掩的欣喜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涌上心头。
在家乡里,有一个人毅然站在家乡人的面前,为家乡人遮风挡雨,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他,心里装着全村的人,却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从不会贪污受贿,也从不会拿村民的一丝一毫。他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家乡的建设是一条漫漫的征途,家乡的科学发展是一项永久的事业。他始终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心若在,梦就在。只要双脚还在,就要不停地去闯荡,去跋涉;只要山在那里,就要勇敢地去攀登,去跨越。所以他励志无论如何一定要把我们的家乡建设起来。自那以后,他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时光,穿过百年的岁月长河,流过祖国每一片土地。所到之处,无一不开满了鲜花,而我的家乡,它是最美丽的那一朵,是心中最柔软的那一朵。
在千百个日日夜夜中,他为人们送走一片又一片雪花,迎来一朵又一朵牡丹。在他的精心的策划下,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家乡的路是土路,黄黄的,颜色很单调。坑坑洼洼的路一点也不好走,和城里的柏油马路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风一刮,路面上立即尘土飞扬,周围一片黄沙,落在人的身上,于是一个真正的“黄种人”出现了。
而现在不同了,一条条坎坷不平的小道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就连房子都刷上了一层层新油漆,屋顶也装上了琉璃瓦,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以前村里人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到田地里干农活,挥着沉重的锄头,迎着毒辣的太阳,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而不能上学的孩子们呢?每天天朦朦亮,他们就扛着比自己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只能用羡慕的眼光望着那些上学的孩子们,眼里淌着委屈的泪水。
现在,孩子们实现了上学的愿望,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写字,在不远处可以听到他们郎朗的读书声。农民们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地收割麦子,代替他们的是省时省力的收割机。
随着村里环境的不断改善,村民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家乡的未来,就是他站在茫茫大海的这一边,遥望着海的那一边,充满好奇心,憧憬这对海那边的向往,正是对未知的不了解与向往,所以才有了去追逐未来的勇气。所以才有了家乡的今天。那段岁月,他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那段岁月,无论从何种角度读他,他都完美无缺,他所缺少的部分,也早已被我用想象的画笔填满。
当村里的孩子们迎着明媚的阳光进入窗明几净的校舍,在知识的海洋尽情地遨游;当人们欢天喜地地搬进舒适宽敞的新居,从此结束三代同堂一间屋的愁苦,我心中就会去寻找一个执着的身影,他始终迎着朝霞,赶着暮色,在不变的时日轮回里,把改变乡村面貌的雄伟蓝图做为自己的责任。
他每天不厌其烦的处理各类“琐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然坚持并“执着”的理念。从细心照顾村内困难户、大病致残的困难家庭,到为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寻找工作,从入户走访调节邻里纠纷,到帮助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构建和谐村风。.对他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村民。他像灯塔一样,为一切夜里不能航行的人,用火光把道路照明。
他的脚下不曾落下追逐生活的尘土,辛劳如行装伴随着每一天。天空还不见曙光,人们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里,他就又开始张罗一天的工作了,依旧是一身朴实的衣服,依旧是马不停蹄的奔波,他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最先打破乡村一夜的宁静,将欢乐融入紧张的工作中;新年的喜庆气氛还浓浓地弥漫在家乡的堂前屋时,他却坚持陪村里的孤寡老人过新年。照顾他们的衣食起居,以青春活力和美丽心灵装点乡村。
村民们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找他解决,上至大病医疗,下至邻里矛盾,走到哪都离不开默默无闻的他,.他是村里人的顶梁柱,在人们欢喜过后,他也是容易被人们忘却的.但是他私毫不在乎,用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诠释着为村民们服务的理念。
山川有情织锦绣,大爱无言起丰碑。建设家乡展宏图,青春奉献誓无悔。他就是我们村里人民公仆陈高潮书记。
他很简单,并不渴望什么,只要一点阳光雨露,他就满足。他虽不是高山,却和高山一样豪放。他虽然不是大海,却有这大海般的胸怀。他虽然不是青松,却有着青松般的气概。他虽然不是梅花,却有着梅花般的精神。他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任凭人人践踏,任凭狂风暴雨的吹打,任凭烈日把他燃成火花,他始终忍辱负重百折不挠。
当村民们遇到挫折时,他的鼓励近在咫尺;当村民们得到帮助时,他的关爱倍感雅致;当村民们向他诉苦时,他的理解悉心微词;当村民们兴高采烈时,他的微笑和我相伴。即使在美丽的字句也无法形容他千万分之一的好。
日给他温暖,月给他温馨,星给他希望,雨给他滋润,我给他祝福。送一份美丽让他欢笑,送一份开心让他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