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孩子被带去奶奶家了,我工作之外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但并没有像我之前规划的那样,去健身,读书,好好享受一下之前独处的好时光。
结婚生孩后,一直都生活在匆忙与热闹里;太久没有自处过,突然闲下来,我像一个惊慌失措的孩子一样,没了主意。
下班回到家,啃着零食窝在沙发上追剧,跟着剧中剧情哭哭啼啼,完全没有营养的生活,感觉不像自己。
一直生活的很满,很有目的,偶尔放松一下不是应该的么?我却满满的负罪感。
为什么?
工作中没有成就感?
时间被工作、孩子、家务占据?
太长时间没有休闲度假?
不知道别人目光里雕刻的自己?
渴望独处与自由又无法驾驭?
习惯性地自我膨胀,把自己的痛苦不快,膨胀成全世界?
都有吧!
这段时间,总是很矛盾。
我应该是怎么样才能精神愉悦自由?
控制时间和心理界面
曾经我给自己和老公都定过规矩,进家门之后抖落掉脑子里那些工作上乱七八糟的烦心事。
给孩子给家庭营造一种有爱的环境,让我们的关系更亲密,也享受彼此的陪伴。
约定总是很理想,很美好;实施起来真没那么容易.
前几天,老公新买手机,我积极的帮着激活、注册ID,IOS系统就是这样,不够开放。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快过去了,我还没弄好双重认证,我自己也忘了当时我的是怎么弄的了。越着急越弄不好。
这时,老公,冒出一句:“这么长时间了,还没弄好么,对这个系统你不是轻车熟路么?”
我听完就控制不住情绪的恶魔了,“我费心费力的帮你整,你不心存感激也就算了,还来指责我,你又不是我的领导,又不给我发工资,我还不给你弄了呢?”
说话间我就把手机狠狠的仍在了床上。
随后,一个人出去逛了,一个人走走停停,看看,想想;
心想男人怎么这么刻薄,我跟你一样挣钱养家,在单位受尽压迫为何回到家还得不到安慰?
夜的静谧慢慢抚平了心中的喧嚣,也让我恢复了理智。
我知道老公的话其实是情绪的导火索,但是我内心已经把情绪发生的原因归咎于他了。
我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孩子在家时,回家就开始忙孩子。根本顾不上自己积压已久的不快的情绪。孩子回家了,那些纷至沓来的坏情绪就无处安放了。
我觉得家是港湾,辛苦了一天,回到家里就想完全放松自己,不想伪装,不想掩饰,不想压力自己的情绪。所以,工作积累的情绪垃圾,很容易因为他的不小心,瞬间被燃爆。
其实,我的坏情绪不适合带到家里,我应该控制一下时间和心理界面。选择合适的发泄渠道,把情绪垃圾清理出去。
美国作家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下,他越是富有。”
在家里,放下工作的事和界面,以珍惜的心情,去爱,去感受。
练习一个人
最近在读刘若英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一个人身上总会有很多标记,歌手,影视人,写作者。
我觉得艺术的慧根是相通的,不管是哪种身份,只是内心情感不同形式的呈现。都是一样的懂得和慈悲。
精神的愉悦自由,都是情感的高度成熟;也是幸福的终极体验。
女人天生缺乏安全感,职场、感情、生活都一样。但是这种安全感的获得终究不能依仗他人获得。依赖是一种赌博。
所以要练习一个人,能自己跟自己相处好了,有了独处的能力,才更有能力去爱、去生活。
工作、家庭、社交(虽然我很少社交),却也总是一个战场奔跑到另一个战场,生活像打仗。我是妻子,是孩子的妈妈,老板的员工,但我也是我自己。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一个人坐在街边的临窗咖啡馆喝咖啡,会猛然发现生活慢了下来,独处时,心是静如止水的。
世界里只有满目的风景和你自己。
30+了,责任是越来越重,能放下我的事情越来越少。
但,我要努力让自己聪明一点,哪怕是假装放下、暂时放下,也要练习每天为自己安排点时间,慢下来,安静的听一首歌;午饭后翻几页书;让自己学会独处与思考。
放下担忧、计划、未来、明天。
而不是在生活的重压下,焦躁的去惶恐;害怕失去。
真正的独处是能忙里偷闲,不用在意别人目光里雕刻的自己的模样;做自己,会妥协,能退让;但依然有立场,有观点。
活成自己,与自己,与家人、他人;风景、音乐、美食自己的心心念念简单相处;
不负时光,不负责任,不负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