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往事
你所希望得到的,本就该属于你
--朗达·拜恩
和君是什么?
和君给你带来了什么?
十年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我进入和君以来,这三个问题不断的出现在我眼前,不断的被武哥提及!对于这三个问题,我曾经的回答是:和君是一所学校,一个平台,一面镜子,和君给我带来了知识,使我养成了一些习惯,并且收获了一群XDJM,十年后我希望去创业,在事业上做出一些成绩。
现如今,在和君的日子已经过去了300多天,我对于这三个问题又有了新的想法。和君是一个反思之地,和君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反思!十年后我希望成为一名ICT行业的销售专家,并且仍然有激情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去面对人生的一切挑战。
感谢这300多天发生的一切,感谢在和君遇到的每一位和君人!
和君同行,人生风景!
一. 收到!--收到即做到!
三年前,由于一些原因,我在学校的各类组织中身兼数职,虽然由此占据了我全部的时间,使得我在大三几乎放弃了所有专业领域的学习内容,但是在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有机会运营总数400多人的团队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份宝贵的财富。然而由于底蕴的不足,当时也犯下了一些低级的错误。后来的几年,我一直在反思我当时的一些行为以及产生的后果,直到我对和君的这条“收到!”的通知有一些理解后,我才认识到文化对于管理的重要性。在团队成立伊始,企业文化的印刻,基础规章制度的赋予,会给团队一个灵魂,一旦形成就会体现在团队每一位核心人员的身上,而这种机会难能可贵,或许只有团队成立之初的一次。
去年5月第一次面试的时候,和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的感觉就是和君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团队,后来想想也可以说那是一种仪式感,一种和君人给人的感觉-仪式感!当然,有些人会对此不屑一顾,而我认为这是和君在和君人上的烙印,是一种文化的赋予。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阐述了智人区别于尼安德特人的观点,“智人拥有描述虚构事情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心灵上的赋予,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文化的创造,也正是有了这种文化,才使得人类的群居团体打破150的人数限制,使得大规模合作成为可能。所以,要成团体,先提文化!
路遥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而从团队建设来讲,这种热情与意志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团队的一代管理者精心策划,印刻在团队身上的。华为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着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自我批评”的文化就是任总赋予华为的一种灵魂印刻,理解了这句话,那么华为的“加班”,“裁员”,“高薪”,“不近人情”等争议就很好理解了。回到和君,和君的“三度修炼”,“我相信”等文化也会印刻在每一位认同和君的和君人身上,这种文化的认同一旦形成,那么即使离开和君也会带着和君的影子。现如今,对于“收到!”这两个字一个符号我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以至于在很多需要应付的场合我都会拒绝用“收到!”这个短句,因为收到即做到,没有把握的事我已经不愿意回答“收到!”了。这就是和君文化的魅力,收到即做到,言出必践。
最近几天,作为毕业典礼协调组的一员,我有幸看到了毕业典礼的组织过程,不禁感慨,和君文化是怎么在300多天的时间里把一群各行各业,完全不相识的人链接在一起,完成这样一个复杂工作的?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是无偿奉献,尤其是核心参与人员,毕业典礼几乎占用了他们全部的时间。上上下下十多个小组通力合作,整个过程虽不算完美,但是至少事情都做了,这已经是神乎其神了。这其中涉及到了许多跨年龄,跨行业,跨地区之间的沟通,至少在我参与的几十次沟通中,百分之百的沟通都很顺利。
希望我能将和君的文化带到自己以后的团队中,收到即做到,言出则必须赋予行动。另外,将“收到!”这个简短的句子作为自己日后行事的一大准则,一种仪式,如果我回复了 “收到!”,那么我一定会尽全力完成!
二. 带着目的做事,带着结果总结(自欺欺人先生与差不多就行先生)
带着目的做事,带着结果总结,这句话是我在和君收获到最重要的东西。目的是武哥教我的,结果是我一直十分看重的,总结是从刁那边学到的!单纯关注目的而忽略结果是在浪费时间,单纯追求结果而忽略目的很容易走错路,目的和结果都有而忽略总结则不会产生积淀,到最后还是一场空。
武哥是我认识的和君人中对和君理解最深的前辈之一,在武哥的身上有一种不符合年龄不符合身份的睿智,这种睿智主要体现在他思考问题总能抓住最本源的东西,从一件事情的源头开始思考如何将事情处理得当。在与武哥的接触中,他教会了我带着目的去思考事情。曾经的我过分追求结果,当然,现在我一样喜欢追求结果,我仍然认为没有结果的过程都是空架子,但是现在在追求结果之前,我会仔细思考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有了目的,就有了手段,继而也是对结果的一种保障。武哥是一个厚积薄发的人,希望在不远的将来看到他收获的时刻!
结果是我一直强调的,而且奉为首位。20几岁的年纪,我真的没有足够的勇气与耐心用五年或者十年的时间去厚积薄发,我要的是一个个结果,一步一脚印的慢慢积淀,每当我迈向前方时我要看到身后的脚印,我不认同思维的骤变,于此相比,我更喜欢光环叠加效应,用做过的事积淀下的经验完成没有做过的挑战。在一些人眼中,我很肤浅,我是在炫耀。是的,我的确在炫耀,但是炫耀也是分受众的,我在向自己炫耀,告诉自己我可以完成一件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刁严推荐的朗达拜恩的《力量》一书在这个观点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你所希望得到的,本就该属于你”。是的,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要你不是天方夜谭,加上合理的规划,高昂的热情与动力,你想得到的你终究会得到。
在追求结果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两位“先生”,这两位“先生”在这几年中对我的影响都很大,甚至我一直都是这两位先生忠实的粉丝。直到16年的中俄小卫星杯结束后我才又对这两位“先生”有了进一步了解。两位先生分别叫“我觉得挺好”,“差不多就行”。
“我觉得挺好”先生是一种主观意识的自欺欺人,是从内心给自己一个偷懒的理由。而“差不多就行”先生则是一种态度上的懒散。这两位先生在平时默默无闻,但是真正遇到攻坚克难的时候,他们就变成了致命的杀手。我们通常会用20%的时间做完80%的事情,但是与人竞争看的并不是这80%的内容,而是需要耗费你80%时间的那20%的事情。14年的“飞航杯”,15年的“新思路杯”,16年的“中俄小卫星杯”三次竞赛使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两位先生的重要性。有的时候看似不重要的一个小节,看似不重要的一个figure都会成为你失败的理由。还记的曾经被我的主席骂的狗血淋头,但是从现在来看,我真的十分感谢纯哥,使我形成了现在这样轻微强迫症的性格。回到主题上,对结果的追求需要学会“舍得”,有舍才有得,没有付出的收获不值一提,想要结果就得“去拼,去闯”!说到“闯”,不得不提俎哥。虽然着这300多天的时间里和俎哥接触的不是很多,但是每次的接触都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他对事业的激情会感染他身边的人。“大学毕业才是人生学习之路的开始”,这句话我会时刻牢记于心,并付诸于行动。
我曾在很多思维方法论的书中看到关于“总结”的建议,不过真正实施并坚持下来是受到了刁严的影响。截至到今天,我的简书上已经有了188篇总结了。而此时,我也真正感受到了总结的重要性,把每天的所思所想所做都记录下来,时刻提醒自己向前拼搏,不断地修正自己走错的路。列出每天的得与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时刻的面对前方。真的感谢刁严!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你的未来!祝一切皆好!
三 不可一日不运动,不可一日不读书
“君子忧道不忧贫”,这是宇宁教给我的,人们总是会陷入眼前的需求而忽略长远的利益,不得不承认,对于大学这六年时间的利用,我是有些愧疚的,很不要脸的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做得比现在更好。然而,现实没有重来的可能,时间长河从不会逆流,但是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付出惨痛代价的同时也会收获宝贵的经验。和君三度修炼的文化“态度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就是我的收获,这六年的大学生活少读了太多的书,一路走来,自己没有一门技术是成系统化的。身处大学之中,但是并没有领略到大学的精髓,而是被喧嚣浮躁的氛围带动的过于轻浮。如今在大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才深深体会到了对技能的渴望,或许有些遗憾只能未来弥补,希望接下来的十年可以静心静气的做好一件事,不求高度,只求极致。
说到读书我要感谢和君的很多人,虽然在进入和君之前我也会时常读一些,但总是没有现在这般频繁。来到和君之后才知道自己肚子里的墨水是那么的肤浅,刁严,马境,微姐的阅读量远远的超过了我们。听刁严讲书是一种享受,当他在谈论书的时候整个人的精气神就上升到另一个层次了。
说到运动,不得不提的就是佳欢,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是觉得佳欢是最符合和君人的气质的,从始至终我都觉得她是我们中做的最好的,因此,这一年,她的收获也是我们无法比拟的。在佳欢的身上可以看到从不停止的努力以及永远浇不灭的热情,从她的身上也印证了上文的一句话,在哪里付出了时间,在哪里就会有收获。在最开始的时候,她频繁的跳槽,以及探路者的比赛我都是不太看好的,我是觉得这样过于“折腾”,不太稳,但是从结果来看,我错了,这两件事她都做得很好,并且收获到了她应得的回报。回到运动,在佳欢的带领下,今年年初我制定了一个“宏伟”的计划,一年要跑12个5公里,也就是每个月跑一个5公里,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我是咬着牙来写的,并且真正的忧伤了一段。然而后来进入了一个和君的跑步群,这个计划就变成了一年1000公里。第一个五公里的时候,我跑了46分钟,可以说是边走边跑下来的,我真的是十分不擅长跑步,大四毕业的时候1公里测试都没及格。之后从46到38,36,34,32,30不到两个月我现在跑10公里也仅仅只需要不到70分钟,这在两个月之前我是完全不敢想的。其实跑步是一种修炼,尤其是跑到筋疲力尽的时候,坚持是种能力,是可以练出来的。希望这项运动可以伴随我一生。
四. 和君憾事
I. 和君人
写这段话之前我刚刚简单统计了一下,这一年因为和君我大概添加了180位好友,60余个社群。其中大概有20-30相对较熟,有那么3-5人关系甚好。太多的人成为了过眼云烟,甚至对几位班级同学都了解甚少,不可不说这是和君一年最大的憾事。愿不顺路的人同样前程似锦,不负年华,愿同行的人无论快慢,我们同舟共济,愿一切皆好,祝福你们,和君人!
II. 和君情
用情太少则过于乏味,难以成事,用情太深则很容易出现感情透支,产生信任危机。所以说和君的一年太短,原谅我在后半程才开始理解和君情。我眼中的和君情不是那种大家一见面就亲入兄弟的感情,这太浮夸,而是一种带着共同信仰做事的感情,是因为“事”链接起来的感情。一句“收到!”就意味着事情交代妥当,亦或者是意味着全力完成。感情是做事做出来的,而不是靠混圈子混出来的,很遗憾,很多人直至毕业都未曾理解和君情。
III. 和君事
至少在哈尔滨班这边做事是没有做到极致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要求更高,做的更好的,那样我们收获的会更多,成长的会更好,可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自己放弃了这宝贵的机会。另外,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不做的,比如不必要的开会,以及不必要的沟通,这样我们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做别的事情。错过了,才悔不当初,一事精致,胜过百事。
关于君享悦读会的遗憾
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接下了这个任务”,当我在思考策划的时候我是有一阵子想把这件事做好的,毕竟这个悦读会做下去很有纪念价值。但是后来由于以下的一系列原因我放弃了这件事。
1. 并不是所有参与的人都喜欢读书,更多的是想以此使自己形成读书的习惯,因此读书会的运营就很成问题。
2. 这种若即若离的运营其实是团队失败的最大原因,每个人都会各抒己见,但是又没有人愿意为自己的意见承担责任,付出过多的行动,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我提了建设性意见,你需要采纳”,然而我的思路和各种意见并不太搭配,因此我很难满足大家的意见,并让自己保持激情的做好这件事,因为对于这件事,我也不会付出过多的时间。这就是问题所在。不了解的时候就一起做事的严重后果,所以建议十届的同志不要过于着急,在了解和君之后再一起做件大家都想做的事,减少不必要的情感失望。
3. 个人原因,对于读书会的失败我个人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如果自己想做确实是可以一直做下来的,不得不说这次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关于副班长的遗憾
在最开始选择做这个副班长其实是想复制我当年在学生会时候的一种管理模式,一主一副可以在很多场合唱双簧,处理事情一黑一白也比较方便。不过不得不说,在和君,这个模式有点失败。武哥说的还是有道理的,毕竟这个团体并不是很大,二十多人一个班长足够了,所以副班长这个职位有的时候更像一个小组长,不过更多的时候形同虚设。没有责任担当的职位其实是没有必要设立的。有或无都一样,这就是副班长的遗憾吧。不过这一年的确辛苦昱宛了,大小事情都是她经手,她是个称职的班长。
IV. 和君+专业领域
在和君,我觉得最好的状态是和君+专业领域。这一年,我很惊奇的发现很多人既然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甚至是不找工作来忙和君的事情,其实这种状态我是十分不理解的。和君再忙也不应该影响到自己的专业发展(学业课程),否则就有些顾此失彼了。和君是让人进步的地方,潜心静气才会有收获,而不是一味的决定跨行,跳槽,大部分没有在规划内的跳槽都是自己逃避问题的借口。这一年,其实,我们都过于的浮躁了。如果真能体会到先生所述的十之一二,那么,收获必定不止如今。
再问自己
你是谁?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
和君商学院九届成员;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客户经理;
一个心怀企业家梦想并仍然有激情去奋斗的年轻人;
五年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ICT行业成为一名合格的销售管理人员,并仍然充满激情的面对人生的一切挑战;
你现阶段在做什么?
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学习通信/英语相关课程,提前为入职做好准备;
铿锵磨砺勇亮剑,雄心壮志再向前!
2017年4月16日
中国·哈尔滨
徐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