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看完一次李诞的直播后,有一个很深的疑问:
“为什么有的人明明很优秀,却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呢?”
一个网友的投稿在李诞直播间火了,她说:
“感觉自己活成了一个优秀的废物。”
这是一个97年的女生。在很多人眼里,她是个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就读于美国某知名大学,毕业后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当地有名的咨询公司,收入不菲。
原本女生也觉得自己是优秀的,但看到有学弟学妹也进了这个行业,她觉得自己也就那样。
“我知道我的情况可能没有那么糟糕,只是我27岁了,想想别人,有人找到了人生伴侣,有人创业成功,有人找到了学术目标。我不是凡尔赛,不是羡慕或嫉妒,也不是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比,但我总有一种「我是谁,我在干嘛,我好废物」的感觉。这些想法并不影响我的日常生活,多数时候我也努力上进,但真诚希望得到点拨,你会怎么思考这件事?”
对此,李诞认为:她出现了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症状——“意义饥渴症”。
简单解释,就是——
做任何事都会过度追求「意义感」,带有极强的目的性。
在外人看来已经足够优秀了,但因为没有找到意义,还是会时不时感到痛苦。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容易有“意义饥渴症”?
“意义饥渴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生活的感知力。
长久以往,自我渐渐消失,不停地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随之而来的便是无法被填满的满足感和无止尽的焦虑感......
李诞曾经说过,自己其中一个遗憾便是没能读到一个好的大学。
但事实上,李诞的学校是国内排名前100的双一流高校,已经吊打了大多数人。
初入职场的李诞为了寻找人生的意义,一直在反复折腾。
他在《南方人物周刊》当记者,在奥美公司写文案,最后写出了那句世俗名言:
“解决人生大困惑最好的办法,就是好好工作、多赚点钱。”
可财务自由后,他又开始焦虑了。
因为他发现很多东西是钱解决不了的,他永远在困惑——要怎么走下一步,才能让自己目前的生活有意义?
时隔多年后,李诞才找到了答案——不要太在意自己目前的生活到底有没有意义,不要去执着于定义某件事的意义。因为这一切行为都是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