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相助
穷困潦倒的中年男人到拥兵自重的帝国将军,刘裕只花了短短短短四年时间。刘裕出生于寒微,凭借着超群的胆识和过人的军事天赋在北府军中获得了认可。随着职位的升迁,刘裕渐渐地浮出了水面,开始受到高层的注意。刘牢之可以说是刘裕的贵人,英雄之间终是会存在一些感应,二人惺惺相惜。东晋政治斗争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大家族之间的权力分配上,另一方面在于荆州和建康之间的两大军事重镇的明争暗斗上。刘牢之是江东之虎,手上的北府军是一支威震天下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曾经参与了淝水之战,并名扬天下。刘牢之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和吕布有点类似,三次背叛了自己效力的势力,最后死于桓玄之手。但是本身就是一个乱世,从刘牢之对晋宗室的忠诚度来看,笔者认为刘牢之也许有更加远大的志向。刘裕在刘牢之的手下,从一个默默无闻到军官走向了历史的前台,一方面刘裕确实治军严格,攻城略地效率非常高,是一把快刀,指挥战斗杀伐决断,不留情面。第二方面刘裕参与了刘牢之指挥的几场富有政治意义的战斗,并多次经过了刘牢之的设下的考验,其根本原因是刘裕的出身寒门,他的这个草根出身在士族阶层里格格不入,与刘牢之的政敌合作的可能性不大。刘牢之参与了北伐战争并建立了莫大的功勋,手上同时掌握着当世最精锐的北府军。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最后应该是死于政治迫害,天下千夫之所指。刘裕难免会有兔死狐悲的波动,也许正是从这里开始,从刘牢之的死里面,中年大叔刘裕进一步强化了他对世态人情的认知,为以后的背弃主上埋下了伏笔。言不由衷的话语,多半是刀架在脖子上说的,天下没有一个人不骂刘牢之。二者关系入陈其美和委员长,沪军都督陈其美被杀于上海,只有委座甘愿为其收尸,葬于西子湖畔。刘裕在平定桓玄之乱后,刘裕第一个为牢之平反。
裂土封疆
牢之死后,刘裕开始了他的势不可挡的战斗,起初北府军中人人悲愤交加,带头大哥牢之的下马,让大家也为各自的前途而担忧,激化了有军功的寒门与桓玄集团的矛盾。成功只会留给善于抓住机遇的人,虽然桓玄继承了桓温的衣钵,但是他并未立寸土之功劳,各个方面都对他持怀疑态度,特别是他迫不及待的诛杀刘牢之,吃相难看。正是在桓玄立足未稳的时候,刘裕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带领数百名北府军起兵讨伐桓玄,传檄天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刘裕以微弱的兵力最终击败桓玄,成为东晋的实际的权力掌握者。平定桓玄的第二年,王谧去世,刘裕听从刘穆之劝言入朝议继任人选,终获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入掌朝政大权。
天下冠军
北伐,还是北伐。在刘裕之前已经有很多权臣北伐,最后都以失败落得声名扫地。但是刘裕面对这个魔咒表现的相对淡定,这个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首先内部原因是北伐是权臣应该尽的本分,如果不北伐,就失去了天下民心,通过北伐战争还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权力巩固。外部原因是,北方王朝还没有成熟的政治体制,一直都在内部争斗消耗实力,草原民族的汉化并未成熟,给了刘裕的可乘之机。不得不说,刘裕北伐的表现相当完美,天下般的发明了一种步兵作战阵型,却月阵。自汉朝以来我们一直恐惧北方胡人的骑兵,后来铁器的广泛使用,帮助汉朝在对北方民族的战斗中取得了绝对的胜利。随着铁器的普及,骑兵加上弯刀,汉家山河一步一步的沦陷。刘裕发明的却月阵,及时的缓解这种面对骑兵作战的恐惧感。刘裕起于行伍,自己也是做过基层士兵,在行军打仗这个方面不苟且,认真准备好每一次战斗,亲力亲为,手下在打仗的时候,没有一个敢贪生怕死。凭着这一份狠劲,409年灭南燕,收复青、齐,411年灭卢循,收复岭南,412年攻破江陵,杀割据者刘毅。413年,灭西蜀,收复巴蜀,杀割据者谯纵。415年攻克襄阳,收复荆、扬二州,驱逐割据者司马休之,417年,又大举北伐攻灭后秦,收复关、洛,420年,派兵南征林邑,林邑降服,黄河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尽归一统。
背弃忠义
凭借着赫赫战功,皇帝对他礼遇有加,刘裕轻而易举的加九锡,封为宋公。可能是看到了权臣的种种下场,加上自己早年的经历,刘裕很难放心维持这种暧昧的局面。在一次饭局中,刘裕表达了退意,希望卸甲归田,退隐江湖,想问问兄弟们的看法,表面上是问看法,其实在摸底。可是他的那些大兄弟没有一个猜对了他的想法,失去了做开国功臣的大好机会。酒过三巡之后,一个哥们外出小解看到天上的星象,外加被风吹的,才明白刘裕的真实意图是为了当皇帝。虽然后面进行的相当顺利,可是刘裕还是杀了前朝皇帝,为后世留下一个很不好的恶例。
本非所愿
刘裕最后死在了准备伐魏的进程中,最终没有看得见神州统一。刘穆之的过早去世,让好不容易到手的关中失而复得,霸业未竟。自己寿元的不足,让风雨飘摇的北魏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天不假年,虽然这么说太过于唯心主义,北魏的残留,给后世的江南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从唯物的角度看,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加上生产力的发达,实现天下统一需要更多的碰撞与斗争。从个人好恶来看,谢安,牢之,寄奴。谢安有安天下的志愿,澄清宇内,以报国恩。牢之,过于依靠匹夫之勇,个人英雄主义严重,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个人价值。刘裕的追求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一个黎民百姓的诉求,唯愿天下安定,削平门阀。最后竟然自己也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称帝,依我看来,本非所愿。
观澜不语:一生决眦心骄,十载峥嵘桀骜。刘裕起于寒微,因军功受封宋公,加九锡,登顶九五。身份跨度之大,难度之大,堪比洪武。当时之世,有人以刘毅文采斐然,善于政论,刘裕不通文采,但军事能力出众。故封刘毅为荆州牧来压制刘裕,后来的卓著功勋,证明二人判若天渊。在南北朝的漫长斗争中,天下没有不服之人。然而又如此卓著功勋,能不骄不躁不自矜功伐,克勤克俭,后世莫有。天不假年,未能一匡天下。天不假人,过于听信方士的话,儿子不够争气。最终得以善终,个人的努力印证是耐克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