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希望一家人一起去看弟弟的表演,15岁的姐姐莎莎不想去,她觉得看弟弟的表演很无聊,结果爸爸很生气。
爸爸:今天下午一起去看弟弟表演,难得弟弟第一次登台,我们作为家人一定要去支持他。
莎莎:我不想去,你们去就好了。
爸爸:我说要去就是要去,穿衣服我们一起去,如果你不跟我们一起去的话,你这个礼拜的零用钱我会扣掉。你在家也没什么事干,怎么就不能跟我们一起去呢?
莎莎非常生气,结果生气地跟着爸爸一起去了,整个过程都是自己在玩自己的手机,也不愿意跟大家一起拍照。到家之后,两个礼拜都不跟爸爸说话,也不给他好脸色看。爸爸很苦恼,他的出发点就是想一家人一起参与,创造良好的亲子时光,没想到结局不是他想看到的。
在这个案例里,你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父亲的权威?还是看到了女儿的反叛?还是看到了什么呢?
在这个案例里最大的冲突是父亲没有尊重女儿的想法,以至于女儿很生气。她用父亲的权威强制性地要女儿一起去参与这个家庭活动,在强制的过程中,让女儿感到爸爸只关注儿子的表演,没有从她的角度出发,理解她对这个表演没有兴趣的心情。
我们压制孩子,孩子是有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反抗家长的,即使我们最终达到我们想要让孩子去参与的这个结果,成功强制实施了我们的意志,但他们会用无精打采和闷闷不乐来报复我们,或者变得更加反叛、懈怠。
那我们要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我们开始理解孩子的观点,倾听那些引发他们不良行为的情绪即可。就像这个爸爸,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他改变了他的沟通方式,可能结果就会不一样。
爸爸:女儿,下午我们一起去参加弟弟的表演好吗?
莎莎:我不想去,你们去就好了。
爸爸:是不是你现在手头上有什么事啊?
莎莎:也不是,我就是对那个表演不太感兴趣。
爸爸:哦,你对这个表演不太感兴趣。其实看表演不是我主要的目的,爸爸想一家人能够一起参与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我很珍惜跟你在一起的时间。前两天不是说你想吃披萨吗?借这个一起出去的机会,表演结束后我们可以一起去吃披萨,怎么样?
莎莎:好吧,爸爸!
当父母看上去对孩子情绪和观点不关心时,孩子会感到失望和不满,平时在生活里,不要太过目标为导向,不要把我们想要孩子去做到的事情,当作最终的目标让孩子去完成,而是多去关心他的想法和观点,多去理解他当下的情绪,你会发现孩子都很懂事,他们其实很愿意配合我们,去做我们想要他们做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而是与孩子建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