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同学聚会,一半以上的小伙伴们都有了娃,并背了沉重的贷款,换了学区房。
前几天小区遛狗,得知一位多年的宠友卖了房,带着家人和狗移民澳洲了。
昨天接触了一个炒股高手,2004年北京毕业,07年在北京买了第一套房,北五环;11年望京地区换了第二套房,通过不断的低首付高杠杆,加14、15年股市投资的收入,2015年5月换了第三套房子,在西四环,学区房,现在市值1800万,算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了。
最近北京的房价让我感觉到,我掌握的并不“丰满”的经济学理论受到了颠覆性的挑战。
01
北京房价生态的链条与疯狂
为了理清这几个人的关系,来给他们编个码。
这个楼市食物链的最底层应该是毕业没多久的年轻白领甲,买了目前已毕业6-7年(也就是同学聚会里这些换了学区房的小伙伴乙)的房子作为婚房,花了400万(父母筹的200万+贷款200万)。
乙婚后考虑孩子上学,卖房后买了的700万小户型学区房(400万的卖房钱+贷款300万)。
改善住房需求的丙,卖掉小户型学区房,买了富人丁1200万的房子,首付700万,贷款700万(留200万用于投资)。目前已升值到1800万。
富人丁卖房套现,带着1200万移民澳洲。
其实有点像大鱼吃小鱼的游戏
02
这个购房链条中受益最大的是谁?
不少房地产专家已经解读过,这一轮楼市的繁荣,最主要的购房主体不是富人阶层,而是中产阶级。那么富人去哪里了?这个购房链条中受益最大的是谁?
400万、700万以及1200万,三次购买行为创造了2000多万的交易额,但这两千万除了税收和中介费之外,并没有对GDP的增长做出什么贡献。
近些年M2的增长,国家多印的钞票,分别借给了丙700万、乙300万、甲200万,他们一起付给了富人丁,这三人换了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代价是继续努力工作,然后还债。所以这轮购买行为的本质,是不是中产阶级拼命挣钱,表面看上去是为自己打工,改善生活,而结果竟然是为他人做嫁衣——帮助富人阶层成功地把1000多万的资产转移到外国去了?
03
这条购房食物链会不会断?
以前站在房产中介门口经常感慨,有钱人怎么这么多,但是有了这个换房链条,突然发现,测量房价极限的指标是甲所购买的每间房的价值:六年以前每个房间值100万,两年每个房间值200万,现在每个房间值400万。能不能买得起,其实看的是这400万。
如果房价再番一倍呢?每间房值800万,第一棒如何筹这800万呢?光靠积蓄和收入应该是很难了,只有靠资本增值,老家的房子翻倍涨。现在二三线城市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所以看到老家杭州、厦门、苏州的朋友们出手阔绰的在北京买房,请不要羡慕,因为他们老家房子增值了。
好了,这个故事终于找到游戏的支撑点了,靠资本增值玩增值,一线的上涨离不开二三线的上涨,二三线的上涨离不开四五线的上涨。如果没有全国房价的上涨,谁来接第一棒呢?
04
刺破资本增值玩增值的方法会不会是汇率
假设,一线城市的房价再番一倍,那么人们卖掉房子向国外转移资产的动力有多大?3万亿外储能扛多久?
所以中国房价能维护得这么好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不是在于管住了人民币对外的出口?而管制之下,刺破资本增值玩增值的方法会不会是汇率?
这个真不懂,甚至不知道这钱是怎么转移出去的,想到了那个带着狗去澳洲的宠友……
05
富人的买房逻辑
食物链的顶端还有其他选择吗?前几天在股社区里看到了净资产5000万以上的人的另一个投资逻辑——绝对财富和相对财富。
他们这些人最看重的不是买理财收益几个点,而是如何保住自己在这个社会的相对富裕位置。
比如北京top5%富裕的人,目标是想办法在未来20年让自己保持在top5%,最不济也别掉到8%以外去。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他需要为自己手里的财富找一类资产做锚,锚定住自己的社会排名,毫无疑问,他们认为房子是合适的。
在他们眼里房价如果出现倒退,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就会放缓,比如GDP跌到4%甚至3%以下,那么社会平均收入下跌,他们和普通工薪阶层的财富差距会缩小,但对他在整个社会的财富排名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和他差不多财富的人,大部分资产也都是房子,大家一起涨一起跌,到时候他依然是北京的top5%,依然可以享受财富优势。
所以就算富人继续买房,如果房价倒退,那么压力最大的还是带着高杠杆的丙。
06
手里有房无贷的另一种玩法
最近还听闻另一个朋友的一种新的换房方式,差不多算购房食物链中乙与丙中间的阶层,手里有房无贷,不预测房价的涨与跌,最近打算将原住房卖800万,继续换一个800万的房,贷400万,换400万出来做投资。
如果5年能拿到平均年化12%的投资回报,那么五年后,现金增值大约200万,等于用银行的低息贷款,做了更高收益的投资。当然,年化12%是能力,换的房涨幅大于以前的,或跌幅小于以前的也是眼光。
果然投资即使科学也是艺术
07
房子成了阶层的洗牌
写到这突然有些无力,这十年来,一线城市的房子成了财富分层的筹码。没有踩上这波房地产红利的人,真的变成了房地产市场里陪跑的“小李子”,然而,小李子20多年陪跑终究还是拿到了小金人,可大家的小金人呢?或许起点稍微高一点的人还能看到渺茫的光亮,残酷的是更多的人连“入围”的机会都没有。
说悲观一点,十几年教育教给我们的理论,和看到的世界竟然不同。勤劳未必致富,炒房却可发家。
身边也有一些手里有钱,却没有尽早买房的人们,他们说感到自己点点滴滴攒积起的财富像沙漏一样慢慢的流逝,它就发生在我们眼前,近在咫尺,想抓,却抓不到。更残忍的是,我们不知道这种“不合理”的变数什么时候到来。一个判断的不同,从物质上看,可能就离中产生活越来越远了。
08
记得一个做投资多年的高手和我说过一段话,金融是最容易让你看明白社会的。人生一遭,能够看明白真的很不容易。
明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很焦虑,政策上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安全感的缺失。这个不会因为阶层的不同而不同,但是,阶层上升通道愈加狭窄地今天,底层的人,选择会越来越少。
明白无论做楼市还是股市,最难的不是科学理论,而是人性,无数个历史证明,群众性泡沫有多可怕,你会看到一种欲望地蔓延,肆无忌惮地占据着人心;以及周而复始的悲剧。这一切,能被看透,却无法被阻止。
本想简单记录一下这疯狂的北京楼市,一不小心又写多了,某地产中介的朋友圈又更新了,更可怕的是,现在确实眼看着还在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