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扇窄门 图 | 网络
教会的姐姐送了一本《如何教养孩子品德》,拿到手已经快一个月了,却只看完了引言。今天恰巧有时间,于是就把第一课学完了,想知道我的学习收获如何,不妨继续往下读。
学习第一课有很多的感触和思考,这里只把最重要的几点列举出来,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
圣经中的道德规范
圣经要我们看见自己以外的人的宝贵而珍视别人,在心思意念中优先关心身边的人——一种爱神、爱邻舍的敏锐之心。
这是一种很高的标准,因为爱我们的邻舍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因为他们不见得常常都很可爱。
有一个十岁大的小男孩走进一家饭店的咖啡厅,在一个位子上坐下,服务员给他倒了杯水。
“阿姨,一个圣代多少钱?”
“五十美分。”服务员答道。
小男孩从口袋里掏出铜板,犹豫地数着。“如果只点冰淇淋,不要上面的果酱,那要多少钱?”他又问道。
这时有好几个客人站在门口等位子,服务员有点没耐性了。“三十五美分。”她没好气答道。
小男孩又把口袋里的钱数了数,“我只要冰淇淋,不要果酱。”他说。
服务员把冰淇淋端上来,放在他桌上,就走了。小男孩吃完冰淇淋,付了帐,也走了。
那位服务员来整理桌子时。惊讶地发现,空盘子旁边整整齐齐地叠着五分的硬币两枚,一分的硬币五枚——这是给她的小费。
有时候尽管很难,我们仍然要像这个小男孩那样,尽心去爱。
如何对孩子进行道德训练
申命记六章6-7节讲到: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意思是说,教导道德真理的最好时间,是在没有发生冲突的时候,健康的道德教育应该贯穿全日的生活。
大多数的父母都喜欢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教导孩子,认为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其实他们忽略了孩子这时候的心理。
孩子犯了错误本身已经比较难过了,这时再训斥或者说教,效果其实并不大。可以等到孩子心情平复一些之后再进行教导。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没有冲突的时候教导孩子,此时孩子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也能够接受父母的建议。
除此以外,在教导孩子时,不仅要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更要告诉孩子需要做什么。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其实大多数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都比较喜欢抑制孩子的恶,而很少关注如何提高孩子的善。
如果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就应该同时告诉他们需要做什么,这才是正确的教养方式。
不然孩子很难了解什么才是道德的行为。
举个例子,教导孩子与人为善,比教导孩子不要冷漠要强得多。
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理由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会告诉孩子需要做哪些事,遵守哪些规则,却极少告诉他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做。这就导致孩子只知道遵守规则,却不知道为什么遵守。
主日礼拜后,有几个三年级的男孩在院子里奔跑嬉戏,在大人间跑来跑去。瑞恩把圣经塞给爸爸,想跑去和那些小朋友玩,他爸爸拦住他,问他要去哪里。
“我要和其他人一起绕着教会跑。”瑞恩答道。
爸爸听了之后说:“瑞恩,我要跟你说,不可以这样。”之后他告诉儿子为什么不可以。
“在教会里这样跑是不好的,因为院子里有其他人在。你看——有抱着孩子的阿姨、拄着拐杖的爷爷、坐轮椅的奶奶,还有端着热咖啡聊天的阿姨。如果你这样到处跑,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也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这次,爸爸约束了瑞恩的行为。下次,瑞恩就可以自己约束自己了,因为道德原则(为什么需要这么做)已经铭刻在他的心上。
上面的例子,如果瑞恩的爸爸只是制止他不去跟其他小朋友玩,而没有告诉他道德上的理由,孩子有可能会以为那个“不可以”只是针对当天而已。下周,他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会去到院子里跑。
如果人心中未存有可遵循的原则,人心就不会遵循它。
教养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不仅要多学习,还需要学习正确的方法。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在这件事上面,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