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子
儿子即将升初二,学校组织的新学期培优班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看着被学习裹胁着满负荷运转的他,我和先生商议把篮球提到日程上来。饭桌上,趁大家齐了,我分享了锦莱林教练暑期班开班的消息,告诉儿子已约好休业式当晚的体验课,路途较远得早做准备。
平时,儿子反对更换教练,所以不等他开口,我说道:“你先去学一期吧,如果喜欢就继续。如果不喜欢不勉强,怎么样?”
孩子假期学篮球和游泳,爷爷始终是喊得最响的反对者,我知道最后他却是最勤快的接送者。先生和我明白学习与运动相辅相成,中考在即,坚持篮球与游泳练习势在必行。我了解儿子,内心喜爱运动,只是碍于技术low不愿去现丑。
(一)体验课上的小紧张
07月04日上午学校休业式后,拿着学习之星回来的儿子,平静的脸上露出丝丝掩不住的喜悦。吃罢晚饭,我冲着坐楼梯口慢悠慢悠穿鞋子的他喊到:“快!快!帏帏,赶紧啦!六点快到啦!”
我在大门外耐心等待,时间指向6时05分。他不急不徐地走出来,对着急的我不以为然的撇撇嘴。我回头看他静静地拉开车门,默默地端坐后座,两眼望着前方,似在想着心事。
我们从城北穿过东环线,经梁周线,绕过姚州大桥,抵达锦莱篮球公园时,正是六点三十分。已经有许多小朋友和教练在球场自由玩耍。
我坐到场边的长凳子上观望。场上大大小小的学员有二三十人,八、九岁的小朋友比较多,抱着球满场地疯跑,兴奋不已的样子。十来个和儿子差不多年纪的少年,有几位正在专注地练习投篮,看运球与投球的姿势,应颇有些基础。也有几个差不多菜鸟水平的孩子在周围徘徊,儿子很快就其中一个瘦瘦长长的男生凑到了一块,偶尔两人一齐瞅向某处,做着夸张的动作,头碰头地交流什么。他们停留在场地边缘,眼睛向人多处观望,像似在等待。
林教练因参加毕业班聚餐晚些时候才到,现场的张教练吹响了集合的哨音,小朋友很快聚拢在教练周围,儿子并不走过去。教练多次招手,他才勉强站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张教练让所有学员在球场中心围成一个大圈,大家按指令先做了几组热身运动。很快学员按年龄大小被分成了两队,十岁以下的基础学员较多,在西边球场练习;儿子和其他差不多大小的少年排在了一起在东边球场跟着张教练学习,一人手拿一球开始沿球场边线进行运球练习,儿子照例排在最后一个。儿子运球很认真,因为不熟练速度较慢,被落下很远。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在距离儿子一米远的地方亦步亦趋的跟进,似笑非笑,引来旁观者的好奇,儿子偶尔回头来瞧他一眼,一阵偷笑,仍自顾自地运球。
接下来是三步上篮的动作练习,儿子和另外两个男孩先抬腿向前迈两步再向前跳一步,同时右手向上空做投篮资势。从球场东边到西边,再从西向东做抬腿——跨步——跳跃上投姿势的练习。之后加入队伍依次带球三步上篮,一人一投球,儿子的命中率低,依次练习的模式不允许任何人在球架下停留。
接下来,开始半场赛。场上六人传球抢球,上篮动作都颇为自然熟练。儿子及其他两个男孩在外面观望。一个半场结束后,打赢的一队下场休息,轮到儿子和其他俩人上场对战。儿子跑去在教练面前说了些什么,教练拍了一下他的后脑勺,他又退回坐在了椅子上。我过去询问,他说告诉教练他以前没有打过比赛不会打比赛,教练允许他在旁边观看。
我无奈地说道:“不会也可以去试试。没有谁可以通过在旁边看看能学会的,你说是吗?”儿子不置可否的沉默应对。
回到家里。我给林教练简单的说了今天儿子的表现,表示了我的担心——不要求孩子能学得有多好,只要求他能融入团队。教练很有把握地说,放心吧,我看他基础还可以,下节课上我和他聊聊。
(二)第一堂正式课
07月09日,学校第一轮与第二轮培优课之间有三天的休息时间,儿子的第一节篮球在上午7点半开始。这个时间是我认为防止睡懒觉的最佳方案,但是对于我和儿子来说,快速起床不迟到,还是个挑战。
自儿子上初中来,我已经养成5点起床的习惯。同样5点多醒来了,急急收拾好自己,洗晒好昨晚换洗的衣物。叫醒儿子,烧好早餐,急匆匆地吃完赶到锦莱已是7点40分。正担心迟到之际,低头看到手机里收到了教练发来时间推后半小时进行的信息。我在车里等了一会儿,建议儿子自己先练练投篮。他坚持要在车里待会儿,手护着头,像是想睡的模样。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儿子仍不想下车。我皱了皱眉头,知道不宜多说话。
我拉着他下车,球场没人,我在球场前端的篮里捡起一个篮球,上场投了几个球,我喜欢运动带来的放松与快感,我的热情并没影响到孩子。陆续来了两位新初二学生,以及另两位不超过十岁的小男生。儿子始终在外围徘徊,直到林教练匆匆赶来,才向教练靠拢。
林教练,国家二级运动员、裁判员,某公立学校体育教师,幽默与激情并举的一位优秀教练,深受孩子们喜欢和家长们认可。个子 不高穿着红色T恤,神采熠熠的样子。
大家绕着球场慢跑热身后,教练开始教一些抢篮板技巧,第一位皮肤有些黝黑的男孩,在教练的指导下,向篮板用力投球,然后起跳抱住正要往下落的篮球。看得出那位男孩基本功与儿子相当,抢球命中率低,教练简单的一扬手干扰,他慌得放弃了抢球与跳跃。
儿子是第二个上位练习抢篮板的,我看着儿子的双手抱住篮球,双脚同时起跳,接球的一瞬间,双小腿勾着,像个刚学会蹦跳的孩子似的动作僵硬。在教练的指导下,儿子上球抢篮板的姿势由缩着的身体转为伸展式,投球——紧接着起跳——抢到球的瞬间双手与双腿是向两端伸展,整个身体像一跃而起的鱼儿,看到一种久违的潇洒。那一刻我的眼角有温热的液体在流动。
教练让儿子练习了二三十个球后,开始进入半场赛,简单分队与指导队形后,三位初中生对战教练与两小屁孩组成的队伍,在教练的引导下,开始满场奔跑,带球传球多于进攻,有机会上篮,喜欢在线外徘徊,教练喊着赶快带球上篮呀,小伙子们往往慌了,会很快地把球转投给队伍上球。慢慢的,他开始努力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缕缕站到架下获得队友的传球,然后上球进球。
(三)热情高涨
7月22日,周日,因受台风“安比”的影响,全市进入黄色预警戒备状态,昨晚市体协发布因台风放假的消息。 清晨,大家担忧的大风大雨并没有到来。“安比”和我们开了个小玩笑,绕过舟山群岛往上海方向去了。留下一袭微风与白茫茫的天空任由我们想像。
前一晚老师发出停课消息,所以清晨有点小遗憾,任由儿子睡到自然醒。香糯的绿豆粥和煎鸡蛋是绝配,儿子有滋有味地吃了个底朝天。8点多时,群里有家长朋友发来正在上课的信息,儿子有点坐立不安地催促我赶紧出发。9点赶到锦莱球场门口,他打开门冲向球场。
我停好车进入球场观看时,儿子正在独自练习篮球运投,从起点运球到投球,再带球到终点。反复几个来回后,就开始进行半场赛。我静坐在旁边的长凳上,遵守儿子不允许拍照的要求。打开书放在手上,看会儿书,再看会儿儿子。儿子在场上,运球上篮,已熟练多了。进攻和防守也积极起来,并会毫不犹豫地对对手实施阻拦干扰,教练们肯定了他的进步。我内心有些释然,努力总算没白费。
傍晚,吃罢晚饭。观察天气,安比带来的阴凉天气,看似不可能下大雨。我提议去旁边的小学打篮球,大家欣然同往。到达小学门口六点半左右,天空还很亮,门口的音响开得震天响,不少大妈已开始随着音乐声,扭动腰肢跳起了经络操舞。
进了大门,路过体艺宫,里面有许多职业篮球员在练球。看阵营像似有场比赛马上要进行。
我们径直去了露天篮球场练习。先是儿子当教练,演示热身的动作。我们跟在他身后绕操场慢跑两圈,加快走一圈。然后是球感练习,双手持球分别有序地绕颈,环腰,环绕双小腿运球,行走运球练习。最后是左右手交叉跨下运球,行走运球。看着父子俩有节奏地带球运球,自叹篮球不是我的菜。
看着他们有模有样地热身后,我参与和儿子的传球练习。间距二到三米,边行走边把球传给对方,到球架下时投篮彼此交换位置,再边走边相互传球。运动是件很令人放松的事,我几乎是又笑又叫地完成了一组相互传球热身。
最后是半场赛,先生太强大了。我们决定二对一夹击他。我们喊出“上呀,我不怕。”想要拦阻马上要冲过来的球,奈何对手太狡猾了,总是能轻松绕过我们上球。但是我们也能侥幸地抢得几个他漏下的球而配合传球上球。赛事太激烈,我们的大笑声引来对面的球场其它玩家的观望。
很快,天已黑到看不清楚球框,我们不得不收场回家。
(四)成长在不经意间
回想五年前,儿子第一次去学跆拳道的情景,怯生生的他如临大敌,面对大人和教练的百般劝说,始终只停在外场观看。看见教练要来拉他入场,未等教练靠近,他已逃出一里之外。我只好光着脚拉起他的小手,一起排到队伍的末尾。跟随老师的指令站在儿子身后,鼓励他先跳,然后我跟着从道馆的东端单脚蹦向西端。如此儿子顺利喜欢上跆拳道。
去年因为考虑东江球馆较近的原则,选择试参加东江的体验课,
孩子不同意再参加我给安排的锦莱体验课。货比三家的方法在儿子身上受到抵制。认为我三心二意,因此对我的关于东江教练没有锦莱林教专业和有趣的说法不屑一顾。奈何平时放任惯了,他不同意的事我从来不勉强。只好和他商定,等他篮球技有了一定的积累就去锦莱试试。
也许是我从一开始就不太认可东江球馆的教练,21岁刚毕业的体校生,中学生的模样显示出经验的缺乏。首次体验课上儿子装模作样地偷懒式地踮脚跑步,涣散的肢体,我看在眼里,心想教练自会有办法调动他的积极性吧。下课后教练在与我交谈时,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不灵光。我当时就想直接用语言K他,碍于儿子在场,我不好强化教练的负面评价。只提了一句,他是被我拉过来学篮球的,整堂课上装模做样地在玩,平常并不是这样子的。
回家后,我约教练电话交流。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想法与对教育孩子的观念。希望教练能正面带动孩子,找到运动带来的那种快乐与自信。
对于平常能不说则不多说一句的我,竟然会和教练谈了足足一小时有余。看来为了孩子,做妈的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办到的吧。
慢慢地从儿子嘴里了解到教练不懂简单英文,还屡屡中了儿子的圈套。教练也打电话来向我投诉儿子上课不服从教练的指挥,还顶撞教练。问了儿子,与教练反馈的基本一致,了解到儿子的行为也是事出有因。我给他认真地分析了错误行为,告诉他顶撞老师是不明智的行为。有意见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儿子似懂非懂地应允。
孩子是属于世界的,尽管内心希望他乖巧听话,永远是那位时刻依赖我的孩子。但理智告诉我,让他在安逸的小圈里悠然度日是愚笨的。我目前的任务是拼尽全力把他推出去,让他去风口浪尖体验惊险与刺激,找到行走于天地间的勇气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