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先告诉我们,领导力是可以学习的,它是一些工具的集合,是思维的工具、沟通的工具、创新的工具、效率的工具以及构建人际关系的工具等等。
中国十几年应试教育使人多人形成了被动型人格,也就是说,职场上有很多事情是被领导逼着做的。被逼着做的效果好吗?为什么员工越来越难管?因为“逼”不起作用了,扣工资、给奖金很多时候不起作用的原因,一方面人的需要已不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另一方面,互联网放大了个人的能力,也提供了多个兑价的渠道,在公司赚不到的钱借助互联网可以赚到。例如,跑滴滴、卖面膜。而真正能推动人的,是需要被看到、被肯定,也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中的金字塔的上层,自我实现。如果能够想办法满足这个高阶需要,便能把人从被动型人格拉拽成主动型人格。
樊登老师在这里给出了四个方法。1.足够宏大的愿景,最好能够涉及整个社会、国家甚至全人类;2.清晰明确的规则,已及执行到位;3.足够及时的反馈——即时反馈(这里我把“即时”改成了,足够及时的),因为人们非常在意来自同伴或群体的评价;4.自愿参与,而不是被逼的。通过这四个方法,便可将组织变成游戏型的组织。(所谓游戏型的组织,我理解为能够在你的领导下持续不断的升级打怪、达到目标的一帮人。)
听不能运用的课是浪费时间,之所以二刷《可复制的领导力》,是因为我想要把它运用到工作中,通过实践把别人嘴里讲出来的话变成我的切身体会和感受。
在我组建的工作团队里,我正尝试用互联网社群里学到的方式来工作,想玩一把船长最拿手的“空间换时间”来应对繁多的工作,从这个角度而言,我的工作就扛起了管理的职责。今天上午的会议,我也用“工作说5遍”的方式。但在不同的场合这个方法需要灵活运用,比如在我们这个团队里,有职位比我高的分公司主任,很明显照搬第二条让对方复述会让人觉得不礼貌不尊重,而只能由我来讲,其中的语言技巧也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但这五条说完确实能够把事情说透。
领导力不光作用在工作中,在育儿和生活中,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在对待孩子方面,常会不知不觉用逼的方式,实际是下下策,我想通过给他自己树立目标,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那,是否还有其他的好办法呢?需要在平日和娃娃过招时发现和总结。
同样,它对我的生活也有一些启发。我知道自己的短板在于,对于一些不顺自己意的事情,尤其是在非常亲近的人面前会先发泄情绪,试图通过自己的强势和坏情绪逼对方妥协,从而达到控制事情的目的;至于事情本身——如何让其他人与我一起愉快的完成某件事,我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在对于如何牵引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以及满足对方的参与感、成就感方面,应作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