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寒假写作班”听陈文芳老师讲了关于他名字——“文芳”二字的来历和“两个世界级疑难问题”的真实案例,我突然 有种昔日重现的感觉,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要不,也来说说我名字的那些事儿吧。
我名效里,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跟我说,初看姓名还以为是个男的,或者说分不出是男是女。在将我的名字与我这个人对上号之后,也有好多人觉着我这名字背后应该有点“文化”。的确,我这名字还真是我家最有文化的人——我父辈唯一的大学生——我的二姑起的。
上小学的时候,我一直挺羡慕人家“春兰”、“红兰”之类烂漫、有气质、辨识度高的名字。好笑的是,也许是因为方言的缘故,也许是我的老师们也觉着我这名字太中性,因而一二年级作业本的封面上从未出现过我的真名,差点让我真想将“耀丽”做真名算了,既闪亮又美丽。直到有一年春节,有文化的二姑终于回家过年,给我解读了起名“效里”二字的初衷之后,我才恍然大悟,真正认可了自己的名字,甚至窃喜她的那么点与众不同。同时也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效仿居里夫人,成为有出息的人。
常言道:人如其名。名字也许真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精神寄托。在“效里”二字的激励和指引下,我越发努力,希望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上了师范,内心一度迷失了努力的方向。直到满腹学问的语文老师再度赋予她新的含义——“报效乡里”,给了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达——上师范虽错失了成为科学家的机会,但学成之后做一名报效乡里的好老师,不也挺有出息?努力的航标又一次点亮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越发珍爱这个的名字了。
这就是我名字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