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出乎意料的是,我们竟然上必胜客吃了苦不堪言的一餐。
可乐拿走我的餐具,把所有披萨分到我们的盘子里,然后再用餐刀分割,又夹回自己的盘子,堆成了小一座山,不允许别人动他的食物。
在此过程中,时不时从椅子爬上我已疲惫的双腿,越过菌菇汤插自己爱吃的鸡蛋,然后羽绒服外全身浓腻的汤汁,最后拿到鸡蛋后并没送进嘴里,而是双手揉搓成泥。
十分无聊之后,决心爬在柜台上看别人点的餐,一不留神竟然爬上一米高的柜台,不时回头对我说,妈妈,我想吃那个,你看,薯条,薯条!
我说,我听到了你想吃薯条,妈妈一会再给你买一份带回去。
妈妈现在就去买吧,现在就去。
妈妈肚子有点饿,一会去吧,要不你看会动画片?还是猪猪侠吗?
可乐终于安静下来,我们安静而仓促吃完了食物,终于等到了最后的冰淇淋,虽然是冬天,但可乐已经大半年未吃过冰淇淋,于是把球给他了,他开心吃着球看动画片。
我们则心照不宣地收拾好餐桌,打包好披萨,带可乐出门去。
回家的路上,我们已经避免了大大小小的游乐场,因为想要快速回家休息。但可乐依然对所有的事物感兴趣,无论是商场早已摆设好的白色小风车,还是电器城里各种电器,甚至是回家路上的汽车,都让他兴趣盎然。
而我们能吸引他的就是,快速回家就可以打“怪兽人”(儿童玩的游戏)。
他东摸摸西看看,路过门店都想进去探一探究竟,爸爸全程都有点不耐烦,就说,可乐,来骑马马,我们回家打“怪兽人”。
可乐骑在老公脖子上,一刻不停息,东看看西看看,看到感兴趣的栏目赶紧要求下来,这么拖沓的回家过程,老公有点无可奈何,只得说,你怎么这么好奇?对什么都感兴趣?
其实,以前老公陪我逛街的时候,也说过类似的话,能不能选快点,你怎么对什么都感兴趣呢?看准了衣服,直接下手就好了,纠结什么呢?
但因为我是成人,不耐烦归不耐烦,但还是会尊重我,而我也不会因为他的不耐烦而减少自己的愉悦时间,所以商量后,尽量控制时间,或者他来带孩子,我自己逛街,为此矛盾大大减少了。
那么对于孩子,自然不能像成人一样对待,所以基本带娃靠吼,久而久之,平缓语气说话,孩子完全听不进去了。
我童年就是如此,毕竟那一辈都是这样的观念,所谓黄金棍下出好人,靠打才能成材。虽然不反驳,但我再也不想我的子女承受类似的感受。
但家人都会觉得我太过宠溺他,以后可能造成无法无天的局面,无法控制。
我为什么要控制呢?他怎么会无法无天呢?
我对他的要求,可乐基本上遵守的,只要我耐心,以平等姿态和他对话,他都会完全谅解。前两天有点感冒,对可乐说,妈妈有点感冒了。可乐爬到我身上,带有关切的眼神说,多喝水吃药药。
你说说,这样的孩子能坏到哪里去呢?
管教就是如此,先要有爱,他才会听。
而爱,就来源于日常点点滴滴,你如何待他,你的态度如何,表情如何,语速如何,他都知道。
你爱他如何,和你付出无关,只和他的感受有关。
既然把所有的精力都给他了,为何不能多点耐心和时间呢?把他当做成人来沟通呢?
在《婴幼儿及其照料者-尊重及回应式的保育和教育课程》第一章就提出这个观念,照料者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会平白无故的产生,而是一点一滴的累积,只有尊重的、回应的、互惠的方式才能促进良好关系的建立。根据英文单词的缩写,这就是3R互动。
什么意思呢?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试着回想一下,你是怎么帮孩子换纸尿裤的呢?走上去摸一摸,哎呀湿了,然后接水洗屁股,擦屁股换纸尿裤?
而如果你采用这种3R互动,就应该这样:
轻轻走过来,走在孩子面前停下来,仔细看着孩子,问他:
现在开心吗?有没有想妈妈呢?我听到你的哭声了。
到底哪里不舒服呢?我来检查一下。
哎呀,裤子湿了,我帮你换尿布,可以吗?
好了,我们先把扣子解开,然后撕下尿布,擦擦小屁股,这样就不会红屁屁,然后擦干。好了,我们要换上这块纸尿裤了哦。
好了,现在换完了,我要去扔一下垃圾,一会就回来看你哦,等我一会。
这里有什么不同呢?是不是你会感叹这位妈妈好啰嗦?
其实,请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个孩子呢?
如果上来就换尿布,甚至还会嫌弃拉得太多,你是不是会感觉自己是个任人摆布的人呢?
而且,这本书也提到了,有的人会在换尿布的过程中,给孩子玩具转移注意力,然后尽快完成这项动作,而实际上,作者非常反对,他认为要把照看孩子看做与孩子互动的机会,不要总想把孩子的事情仓促解决,而要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这个环境中的一员。
其实,在我看来,只需要把孩子看做我们的配偶,爱打游戏的老公,爱逛街的老婆,自然就少了很多矛盾,也不会总想改造他,反而会接受他,把他当做平等可商量的一方。如果孩子总觉得凡事可以商量,可以讨论,他哪里还有那么多逆反的机会?
随着教养理论的盛行,我们太信赖书中的技巧,却忘记了,所有的基础在于,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把他当做成年人对待,可能,你的眼里就不会全都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