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第二遍时,我才敢动笔,写这篇读后感。一方面,出于对佐藤学教授的崇敬和对教育及生命本身的敬畏。另一面,这本书是家长送的,于我有特殊的意义。2018年第一个工作日,谨以拙文,感谢写书人及送书人。
教学实践,是谁来做都难以避免困难和失败的、高度复杂的智慧实践,有着无法穷尽的广度和深度。那么,支撑着我们每日的创意和创造性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给每个孩子学习的尊严、专注教材的发展性和我们自己的教育哲学这三点。
这是作者在2014年版的自序,希望本书传达的要旨。如此真诚真实清晰地表达,是这本书的一大特点。
当我看到“教学实践,是谁来做都难以避免困难和失败的、高度复杂的智慧实践,有着无法穷尽的广度和深度。”我感到佐藤学教授对教育者的包容与真诚。
其实,从当老师以来,会感到委屈,懂教育的,不懂教育的,都能指责教育及教师一通。因为职业的原因,还会被“道德绑架”,“你可是老师!你怎么可以这样!”
是不是要成为领导,家长心中的“好老师”,就不能犯错和失败呢?佐藤学教授的这段文字,宽慰了我。
作为一名非常普通的教育者,支撑我每天写班级日志,创新自己的教育教育的原因,佐藤学教授表达得无比清晰:“给每个孩子学习的尊严、专注教材的发展性和我们自己的教育哲学。”我只想说,“对!对!这就是我想说的。”
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中国经济30年腾飞,快,太快,越来越快!中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还有一段路要走。教育是文化,不是外显的经济,欲速则不达。此句,让我身处在中国教育的变革中,多了一份耐心和信心。亦可反观,教育界“短频快”的“变革”,十有八九都是“形象工程”。
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
这段文字,让我以后的评课时,保持警觉的态度。
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我还处在期望通过“简单、粗暴、快速”的方式,让所有孩子安静下来,配合我完成教学进度的阶段。只要我有这样的念头,必定会失败,必定会发火。以倾听的姿态为轴心,实现真正的交流。
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和无声的语言。
“润泽的教室”
我期望我的教室,是怎样的教室呢?“润泽的教室”。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孩子不用花心理能量去对抗恐惧、压力。
所谓学习,是与教育内容的对象世界的接触与对话,是与在此过程中发展的其他学生的或教师的认识的接触与对话,是与新的自我的接触与对话。
学习的三位一体论,浙大培训时,王莺老师的学习观的源头。
所谓课程,一言以蔽之就是“学习的经验”。设计,教室实践,反思和评价。以学为中心来设计课程。
开学时,班级的课程设计,更像是一张拙劣的草稿。书中关于课程设计的中心及实现路径,让我下一步尝试,更明朗一点。
真正的吃透这本书,还要读很多遍,做很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