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长,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
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不断调整着一个人成长的方向!
到底该如何选择?时常困扰着成长中的人们!
我们在盈儿的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了几次选择,记之与大家分享。
第一次重要的选择发生在幼儿园。
记得盈儿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那时盈儿还没到上小班的年龄,出于女孩要早点上学的初衷,我们作凭着身在教育界的优势,托人提前一年上了凯莱幼儿园。
每天上幼儿园的历程,几乎都是一部战争史。奶奶要想把孙女送达幼儿园,斗智斗勇,费尽周折。小家伙偏偏记性绝佳,昨天用过的理由,今天绝无再上当的可能;今天从这条路去的,明天只要一朝着那方向走,就知道是去幼儿园的路,总之是哭着闹着不肯去。奶奶每天弄得是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这样的历程持续了一周左右。
有一天,我中午回家,惊奇的发现盈儿居然在家,奶奶忙解释说:“幼儿园老师打电话来,说孩子从家长走后就一直在哭,声音又不大,但就是不肯停,怎么劝也没用,哭了一上午,怕把孩子哭着哪儿,实在没办法,就接回来了。”怎能这样呢,我气不打一处来,这样孩子会被宠坏的!我不顾孩子哇哇大哭和奶奶的满眶直转的眼泪,狠心把孩子送回了幼儿园。回来听说孩子在幼儿园又哭了一下午。
是一张照片让我下决心做出了选择。
幼儿园要交照片,照片上盈儿欲哭又止的无助表情,目光游离略显呆滞,对比上幼儿园前的那张充满灵气、活泼可爱的照片,我做出了重要的选择----回家!不上了!
半年后,我们试着让盈儿去上小班下学期,这一次是在家门口的油田幼儿园。这次,出奇的顺利,快快乐乐地上到了今天!
正是这半年的时间,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找到了与之相匹配的入学时间,也让我们初尝:适合孩子的,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孩子学电子琴的经历,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大班起,我们也随大流,让孩子学电子琴,培养艺术修养,培养一技之长。可哪里是孩子学琴啊,课堂里明明全是大人在学,课下了,孩子没会,大人全会了;回到家后,大人再一遍遍地教孩子。孩子学不会,或者学得慢点,免不了火冒三丈、棍棒伺候;再冷的天,哪怕小手肿得像个胡萝卜,晚上都要安排练琴的时间。这种大人、小孩都倍受煎熬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眼看着孩子实在不是那块料,我们决定放弃了。
到了四年左右,在征求孩子暑假上什么兴趣班时,盈儿意外地说想学电子琴。想上就上呗,但要从头学起。于是电子琴班上就多了一位比其他小孩子高两个头的大姐姐。盈儿却一点不在意,学得有滋有味,上课不用家长陪,课后主动练琴,水平自然在一帮小毛孩中算很好的。
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你快乐我也快乐!
小学毕业,我们在树人学校(我们当地公认最好的初中,民办)和实验学校(盈儿小学的学校,也有初中)之间做出了选择,我们根据盈儿不是同龄人当中最拔尖的判断,觉得在树人学校会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在收到了树人学校第一批录取通知书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实验学校,我们认为实验学校还是最适合盈儿。
初中毕业时,我们在扬州中学(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和邗江中学之间进行了选择。我们的户口是维扬区的,可以以回扬生的身份参加市区的中考,那样就可以直接报考扬中;也可以在邗江区参加中考,目标就是邗中,想上扬中也可以,只能报考扬中地招班。扬中在扬州是人人向往的重点中学,盈儿当时的实力,就在扬中和邗中之间,发挥得好,能上扬中,但发挥不好,邗江也没机会了。我们觉得邗中的管理模式更加适合盈儿的发展,于是,征求了盈儿的意见后选择了邗中。
高二时,盈儿文理选科,大方向选理科,这个大家一致同意,可在理科选物化组合,还是物生组合。这个烦恼是由江苏特殊的高考政策带来的,高考时,物理、化学、生物三门不算分数,只算等级,等级由选报学科生数的百分比来决定,前百分之五是A+,前百分之二十是A,一般重点大学都要达A。这看似很合理,但此事在智慧的天朝人面前,异变得可极奇可怕:除了几个重点中学有学生选化学外,其他高中的学生一个选化学的都没有。这们就形成了选修化学的人很少,而且都是重点学校中顶尖的学生,拿A的难度可想而之。相反,选生物拿A的难度就小很多。
形势分析给盈儿听后,盈儿还是坚持选化学,一是出于她学化学的自信,二是出于想留在原来的重点班。
我们支持了盈儿的选择,相信她自已选的路会坚定地走下去的。
最终化学没拿到A,但我们认为选择是正确的,因为那是她自己的选择。
尊重孩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选择,难,也不难,合适就好!
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年龄,合适的对象,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