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鉴于任务区各种不可预测的安全风险,各维和任务点和超级营地都实行封闭式管理,有任务出营门不仅得有批条,还得有护卫,而且即便外出执行任务也是按规定路线点对点地机动,根本不允许也没人敢在城市街上或村镇野外逗留闲逛。
在国内,每次一搞封闭式管理部队上下就会怨声载道,但在海外维和,一封闭就是一整年,有的同志甚至一年都不曾有机会离开这座方圆两三百米的小院,搁国内早就炸毛了,但在国外却都能服得住,这不仅得益于官兵们强大的心理承受力,还要得益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一)文体健身
历批的维和分队都会携带大量的文体健身器材,足球篮球羽毛球、哑铃跳绳臂力棒、纸牌棋类瑜伽垫,种类数十样,数量上千件,没有最全只有更全,只要想活动就会有器材,就怕官兵在海外过得烦躁了连个活动宣泄的器材都没有。要不是每年都要往当地学校捐赠一批,估计历年积攒下来的文体器材每人一套都有余。
不仅如此,中国工兵还凭借着自身专业优势,在尼亚拉营地建起了一座220平米的健身房,用废弃工程材料搭建了一座室内羽毛球场,用施工节省下的水泥硬化了篮球场,用平地机、压路机把足球场平整得没有一点坑洼。一到活动的时间,官兵们就散布于各活动场馆,打开手机上的健身APP,跑步、疾走、举铁、健腹、拉伸肌肉……一团朝天热火。
就是整个尼亚拉超营之中,也就数中国工兵的活动场所最全、硬件最好,几乎每天都有外国友人过来打球踢球甚至健身活动,有时他们自己玩,有时组团与中国官兵打友谊赛,也用不着语言交流,运动就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二)文艺交流
尼亚拉超营各种晚宴多,文艺交流自然也就多了,每逢重大晚宴,各国维和部队都会邀请友军表演文化节目,一个分队一两个节目,几个分队凑一起就是一台精彩的联合国文艺晚会。
入乡随俗,中国工兵出征前就专门排练了威风锣鼓、舞龙舞狮、中华武术三支特色文化队伍,专门来应酬各国的节目邀请,同时这也是民族文化展示,官兵们既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军交流,也借机能欣赏一下各国的民族文化。锣鼓队最震撼,一敲起来整个超营都在颤抖;龙狮队最炫丽,表演起来让人眼花缭乱;武术队最吸睛,特别是其中劈砖、断棍、头碎钢板的硬气功最唬人,老外每次都看得目瞪口呆。由于许多营区场地有限,舞龙表演一直没有外出登台亮过相,锣鼓队也很少有场地展示,后来官兵们就自学葫芦丝、吉他等乐器,也可以登台表演,同样很受欢迎。
中国分队的文化节目在超营的名头一直都是最响的,一次巴基斯坦三级医院邀请各分队表演节目,中国的舞狮表演赢得了全场最多次数的掌声。前几批维和工兵还有情景剧、拉二胡、扭秧歌等各种民族特色表演,友军都很感兴趣,不过对相声、唱歌的语言类节目,由于语言不通,大家普遍不感冒。
(三)种地养殖
常人看来,这有点不可理解,作为军人出国维和却在搞这些事情,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但是,在各维和任务区,各国维和部队间,这都被作为一种业余文化,是官兵们充实业余生活、丰富维和生活的很好方式。
种花种草,既可美化营区环境,又能愉悦官兵身心。特别是种菜,已经是中国维和部队的一种文化标识,不仅可以改善官兵的餐盘,让一年四季吃不上蔬菜的维和官兵偶尔解解馋,更可以帮助大家消遣业余时间,而且许多官兵甚至把它当作一项爱好,一有时间就琢磨如何种好菜,每一茬蔬菜收获都能让官兵乐上好几天。不过非洲日光强,而且苏丹也很难买到化肥,官兵们付出很多辛苦但蔬菜的产量仍然很低。尽管这样,这项活动也被许多外军官兵羡慕不已,因为他们没人会种菜,只得常年吃着联合国供应的土豆、洋葱与肉类。
饲养动物,各维和分队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巴基斯坦爱养鸽,埃塞步兵爱养猴,中国工兵养得最全乎,有猴、有鸽、也有鸡,还有陆龟与小毛驴,养得最多的是狗。就像国内人们养宠物一样,付出的是一种慈爱关怀,带来的是一种心理寄托,这也是官兵们排遣孤独、打发寂寞的好办法。
(四)标语石刻
官兵们外出作业时遇到有趣的石头就会运回营区,简单打磨一下制成石刻、堆成假山,或立于门前、或竖在路旁,装点着营院的各个角落。同时,大家还把施工剩下的边角料焊接在一起,做成灯杆标牌等各种宣传展板,把在国内提前喷绘好的标语口号贴紧上去,与专业的宣传橱窗没多少区别。另外,有书法、绘画特长的官兵还会在板房墙上、集装箱侧面甚至班排宿舍、俱乐部写上各种标语,绘上联合国标识、中国国旗以及山水画等各种图案,把各场所布置得有模有样。
每一批维和工兵都会在前人的基础上补充一批标语绘画、新建一些文化标识,在营区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这样十几年下来,官兵们无论是漫步于营区各个角落,还是置身于室内各个房间,处处有砥砺鼓劲的标语,时时受文化氛围的浸染,如若心中有了烦闷焦躁或忧伤苦楚,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会消释许多、缓解些许。
这就是环境文化润物无声的奇妙之处。